海爾智慧樓宇綠色算力引領數據中心低碳時代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數據中心作為支撐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核心基礎設施,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建設浪潮。
4月1日,2025數據中心冷卻高峰論壇(長三角)上,海爾智慧樓宇帶來數據中心全場景多元化低碳解決方案,為行業探出一條高效、可靠、可持續的轉型路徑。
“碳中和”背景下綠色轉型迫在眉睫
在“雙碳”戰略與數字化浪潮的雙重驅動下,數據中心行業正加速向綠色化、集成化、智能化演進。政策端,隨著“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目標的推進,國內多省市出臺智算發展規劃,推動綠色低碳轉型,PUE、WUE等能效指標成為硬性要求;技術端,冷卻技術向液冷、風液融合及預制化集成方向升級,服務模式從被動運維轉向主動預防;市場端,國內以八大樞紐十大集群為中心高速增長,海外東南亞、歐洲等區域因5G普及及人口紅利成為布局熱點。同時,AI與算力需求催生智算/超算中心崛起,高密度、高溫供水成為主流,推動行業向高效化、智能化縱深發展。
隨著“東數西算”工程的深入推進,數據中心規模持續擴張。將于5月1日正式落地實施的GB/T 19413-2024《數據中心和通信機房用空氣調節機組》推薦性國家標準為行業指明方向。作為該標準起草單位之一,海爾智慧樓宇深耕數據中心行業,聚焦差異化場景需求,量身打造專業型場景解決方案,通過多維度能效優化實現全年PUE值穩定控制在1.25以內,滿足數據中心節能、穩定、智慧的運行需求,全面助力我國東西部數字化經濟協同發展。
五大創新維度探尋“向上”破局之道
針對數據中心能耗高、能效低、運維難等核心問題,海爾智慧樓宇推出全場景智慧低碳解決方案,以無油懸浮高效冷卻技術為核心,通過模塊化設計與創新節能技術,滿足不同規模及環境的數據中心需求,顯著提升能效水平與部署靈活性構建全鏈條低碳生態。
大型通算中心場景采用“一站式高效機房”與“集成式高效機房”雙路徑方案。前者基于水冷磁懸浮技術,結合間接蒸發冷卻塔與分布式輸配系統,實現系統節能30%,支持冷卻水環路余熱回收用于附屬建筑供能,兼具經濟性與環保性;后者通過模塊化設計,將冷源、輸配系統與智能控制集成于集裝箱,實現占地面積節省90%、省電20%,施工周期節省90%,適用于快速部署需求。
在智算/超算中心場景,聚焦高溫液冷與自然冷源深度利用,推出“一體化冷源”系統,采用磁懸浮壓縮機與EC風機智能組合架構,整合全年自由冷預冷與自由冷雙模式運行機制,較傳統風冷節能30%;分布式自然冷懸浮方案創新應用風液融合一體式冷源設計,實現最高30℃出水,其緊湊型一體化結構設計節省占地面積65%,配備斷電保護機制確保控制器故障時制冷持續運行,其模塊化架構與精準控溫特性精準匹配高密度算力場景。
以某國家級超算中心為例,項目采用27臺1200Rt海爾水冷磁懸浮機組及精密空調系統,總制冷容量達110MW,實測整體PUE<1.2,滿足超算安全可靠、快速響應的冷卻需求。
面向中小型數據中心場景,采用懸浮相變多聯系統,整合兩大冷源:蒸發冷機組與風冷機組,均配備磁氣懸浮技術,提升運行效率。多聯技術實現冷量靈活分配,動力熱管與蒸發冷卻技術優化熱量傳遞效率,結合末端風墻與封閉熱通道設計,顯著降低能耗,實現PUE低至1.15。針對存量改造需求,海爾推出模塊化拆分方案,通過可拆卸結構解決運輸限制,支持冷機原位替換與節能升級。
馬來西亞Y數據中心一期原設計為普通風冷螺桿,PUE大于1.4,海爾智慧樓宇為其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該方案采用風冷磁懸浮主機集成水利模塊,諧波率低于5%,確保供配電安全;主機斷電后60秒快速啟動、180秒滿載運行,有效保障數據中心連續性,顯著提升能效。
此外,海爾為數據中心提供余熱回用的懸浮熱回收/熱泵系統,實現余熱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免費供冷節能100%,磁懸浮相較螺桿熱泵節能30%。同時,依托該系統能夠全年免費熱源供應45-55℃熱水,滿足多元化供熱需求,實現能源循環利用。
從國家級超算中心到馬來西亞Y數據中心,海爾智慧低碳解決方案已滲透至全球金融、政務、通信等關鍵領域,成為綠色算力生態的重要支撐,為新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樹立能效新標桿。
未來,海爾將繼續致力于創新探索,持續迭代優化解決方案,為降低數據中心能耗和實現“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