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清潔能源發展,貴州多地積極推廣應用地源熱泵系統
地下幾十米至數百米的巖土層和地下水,蘊藏著怎樣的能量?近年來,貴州積極開發地表以下200米內巖土體、地下水中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淺層地熱能資源,借助地源熱泵技術,將其快速開發為可利用的清潔環保型新能源。
立冬過后,位于貴陽市觀山湖區的貴州省地質科技園辦公區啟動了地源熱泵集中供暖模式,地下100米的巖土體源源不斷地為園區室內供能,實現了四季如春的舒適辦公環境。
省地質科技園建筑總面積達10.5萬平方米,相當于近15個標準足球場大小,覆蓋服務人群1500人至2000人。作為一家大型科技園,如何破解在使用傳統的空調系統時面臨的能耗高、碳排放量高等問題?
2013年,依托于省地礦局長期以來在水文地質領域的深耕,貴州省第一家專業開發淺層地溫能的企業——貴州淺層地溫能開發有限公司成立,經過調研考察后,將省地質科技園確定為試點項目,為其打造淺層地溫能空調系統工程。
該工程實施地源換熱井815口,平均井深約100米,豎向布設管道超31萬米,管道注入水作為傳導熱能的介質,通過水的流動將地下巖土中的熱能帶到系統主機,再進行能量轉化,最終實現為園區末端空調系統供能。
“在這個系統運行下,目前整個園區冬季室內空調末端出風口溫度能穩定在31攝氏度到35攝氏度,室內體感溫度在26攝氏度左右。”貴州淺層地溫能開發有限公司運維部負責人劉豪介紹。
不僅如此,對于入駐園區的企業來說,淺層地溫能空調系統工程運營成本可低至每月每平方米2.5至3元,僅為傳統中央空調系統的50%左右。
省地質科技園淺層地溫能空調系統工程主機房一角
“這個項目工程運營很成功,為我們后續在貴州其他地區通過地源熱泵技術進一步開發淺層地溫能資源提供了有益經驗。”劉豪說。
不只是省地質科技園,這兩年,隨著淺層地溫能資源開發技術的不斷發展,地源熱泵技術已陸續被廣泛應用在貴州其他地區項目中。
位于遵義市新蒲新區的遵義中建建國酒店是當地一家大型酒店,酒店擁有9棟客房建筑樓、690間客房。該酒店通過開發利用地下巖土體的熱能,打造了地源熱泵系統工程,為酒店大堂、餐廳、客房等供暖、制冷,每年為酒店節約130余萬元運營成本,每年替代消耗標煤1730噸,可實現二氧化碳減排4273噸,二氧化硫減排85.46噸,粉塵減排42.73噸。
最近,酒店工程部值班工程師江正康和同事在系統機房對地源熱泵系統的運行設備進行檢修和維護。江正康介紹,目前,系統實現了自動化控制,日常僅需兩名工作人員開展日常維護。相較于傳統的鍋爐和中央空調系統,地源熱泵系統減少了對周邊環境的污染,實現了節能減排,也節約了酒店方的電力運營成本50%以上,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貴州巖溶地貌廣布,地下水開發難度大、能量供應不穩定。相較于地下水等其他類型的淺層地溫能來說,地下巖土體溫度大多基本穩定在15至19攝氏度,具有埋藏淺、溫度穩定、分布廣泛等特征,開發利用前景廣闊,可謂是貴州“碳”索綠色未來的“天然寶藏”。
貴州淺層地溫能開發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彭佳表示:“如今,我們從學習、探索到實踐,以地下巖土體為主的淺層地溫能開發技術已陸續推廣應用在貴州遵義、銅仁、畢節、六盤水等地的園區辦公樓、學校、醫院、住宅區的10余個項目中,為當地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