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37%!長沙鼓勵熱泵技術,探索片區集中供能
入夏后,多地平均氣溫已多次打破最高紀錄。集中供冷再次成為技術熱點話題。實現“集中供能”的用戶不用自行安裝空調主機就可實現夏天供冷、冬天供熱。集中供能是如何實現的?未來有望走入尋常百姓家嗎?記者進行了探訪。氣溫攀升,當不少長沙居民想開空調卻心疼電費時,家住湖南長沙梅溪湖片區的周鑫,早早享受起“清涼一夏”。
6月14日,記者來到周鑫家,吊頂出風口吹來陣陣涼風,室溫26攝氏度。他所住的祥源森林之光小區,外墻整潔,看不到空調外機的蹤影。在這里,空調外機消失了。
祥源森林之光小區
空調外機去哪兒了?
從小區往北走1公里左右,穿過龍王港河,來到梅溪湖BC能源站,謎底揭開。
傳統的空調外機,被巨大的能源站所取代。在這里,冷水機組集中制備冷風,通過管網輸送到周邊小區,覆蓋半徑約1.5公里。
目前,梅溪湖已有祥源森林之光、綠地麓湖郡、正榮梅溪紫闕臺、達美公館4個樓盤開啟集中供能。
“除了冷水機組,我們還采用燃氣冷熱電三聯供、燃氣鍋爐工藝組合,集中供暖制冷。”梅溪湖BC能源站運維經理許烈凱說。
梅溪湖BC能源站冷水機組
BC能源站毗鄰雷鋒污水提升泵站。今年下半年,BC能源站還將啟用污水源熱泵工藝,冬季“提取”污水中的熱能,為建筑供熱;夏季將建筑內的熱量釋放到污水中,零排放、無污染。
湘江集團梅溪湖公司區域能源項目負責人屈小偉告訴記者,梅溪湖國際新城作為湘江新區的“近零碳示范片區”,共規劃5個區域能源站,總供能建筑面積約700萬平方米。
除2022年投入運營的BC能源站外,D區能源站已完成站房主體施工,預計2025年底可實現首期供能。梅溪湖二期的夢想中央公園、夢想鳳棲臺、保利天珺樓盤,都已接入D區能源站。E區、F區、G區能源站也將有序啟動建設。
梅溪湖國際新城區域能源站分布圖
“冬暖夏涼”片區擴大
對片區的居民來說,家里無需安裝空調外機、壁掛爐,不僅節省空間、舒適度高,關鍵還省錢。
前期投入上,祥源森林之光小區業主每戶繳納3.5萬元,費用比購買中央空調和地暖設備低。小區與能源站簽訂30年服務合同,業主無需為傳統空調主機維護和到期置換而發愁。今年5月,小區實現集中供能。
建設中的梅溪湖D區能源站
“以前住90多平方米老房子,空調和暖氣關了難受、開了心疼。集中供能后,夏季5個月、冬季4個月,家里‘四季如春’。我現在住200多平方米房子,冷暖氣費用包年,和老房子花費差不多。”周鑫說。
據能源站測算,以建筑面積100平方米住宅為例,傳統空調和暖氣組合,每年使用9個月的費用約9600元,而集中供能可節省約37%的年使用費。同時,集中供能,無需承擔主機維護費用及壽命到期置換費用,可節約費用約2萬-3萬元。
梅溪湖D區能源站
除了使用成本更低,還有什么優點?“前期投入也比中央空調、地暖低。”新茂智慧能源公司運維經理許烈凱介紹,采用集中供能,能源通過管道入戶,無需空調外掛機、地暖鍋爐(熱水器)。同時,在集中供能模式下,整個小區因外立面沒有空調主機而更加美觀和整潔。
除了提升使用舒適度、降低使用成本外,區域能源站還可有效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進而改善環境。經測算,D區能源站建成運營達產后,節能減排方面預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硫0.35噸/年,減排粉塵0.2噸/年,減排氮氧化合物5.57噸/年,減排二氧化碳1098噸/年,相當于植樹6萬余棵。
區域集中供能,是目前國內正在有序推廣的一種集約式建筑供能方式。集中供能對于改善能源供應結構,提高區域綜合能效來說,同樣有效。通過區域能源站的建設,大幅降低區域用電、用水、用氣的負荷,可以大幅降低污染排放量,因地制宜使用當地能源,全面優化使用蒸汽、天然氣、污水中水、太陽能、電力儲能等資源,全面實現該區域綠色建筑的指標,引導全社會集中供能、節約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