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涂料技術為低碳節能增添新質生產力
2024年以來,無論是3月底在杭州舉行的“首屆全國建筑低碳涂料產業發展大會”,還是5月底剛剛在北京結束的“零碳大會”,都可以看到輻射材料技術和輻射節能涂料產品所受到的廣泛關注。在材料和節能領域,“輻射涂料”正在成為一個新的熱點話題。
建筑節能領域,在國家“雙碳”戰略和節能標準不斷提升的驅動下,圍護結構節能材料面臨新的挑戰。材料導熱率/厚度的單一技術路徑,已不能完全滿足不同地域在更高節能減碳目標下的新需求。嘗試采用多種技術路徑的優化組合正在成為新形勢下建筑節能的新思路。薄型節能涂料則為這種新思路提供了解決方案。在工業領域,隨著光伏、儲能和機站等新興領域的快速發展,為節能涂料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新舞臺。
綜觀輻射材料技術及行業現狀,目前主要有兩條技術路徑
第一條技術路徑的思路是,在盡可能減少涂層材料對太陽光譜在0.38-2.5微米波段的吸收(即提高涂層反射比)的同時,盡可能提高涂層材料在8-13μm紅外波段的發射能力。伴隨這一技術路線的觀點認為,可以在8-13微米輻射波段建立地面物體通過“大氣窗口”與外太空的熱交換通道,從而得到降低涂層溫度和制冷能耗的節能效果。
第二條技術路徑的主要思路是,基于某些金屬化合物的理化特征,利用其對熱輻射電磁波超常響應能力,起到“輻射阻熱”的作用。在涂料的研制過程中,選擇在典型建筑環境溫度范圍內具有較高輻射能力的多種無機金屬化合物,制備成在較寬溫度和較寬輻射波段范圍上,具有“廣譜輻射響應能力”的涂料制品。從而使輻射涂層無論在室外或者室內,凡能受到熱源輻射的環境下,均具有阻止熱能通過的節能功能。
對于新技術新產品,建立較為完整的技術標準和應用規范是實現規模化應用的重要條件。中國建筑節能協會低碳涂料專業委員會聯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等機構正在積極推進完善相關標準的編制工作。
在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形勢嚴峻、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綠色轉型壓力的背景下,節能降碳不僅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是推動“雙碳”目標實現的關鍵。把輻射材料技術應用到建筑和工業領域,特別是作為節能材料技術,是一項技術和應用的創新,將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強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