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報告發布,中國熱泵成焦點
近日,國際能源署發布報告《中國熱泵的未來》,報告由國際能源署與清華大學合作編寫。這份報告概述了熱泵在中國建筑、工業和區域供暖領域的情況,并探討了加速部署的潛力。報告指出,供暖約占全球工業和建筑能源使用量的五分之一,約占能源行業排放量的四分之一。通過熱泵實現電氣化,為低溫和中溫供暖脫碳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報告指出,供暖占全球工業和建筑能源消耗的近20%,約占能源部門排放量的四分之一。中國的建筑和工業部門約占全球熱能消耗的三分之一,因此對全球趨勢具有重大影響。在供暖需求增長以及清潔供暖政策的推動下,中國的熱泵銷量有所增加,通過熱泵實現電氣化可為供暖脫碳提供關鍵杠桿,助力能源和氣候目標的實現。
2019-2023年中國及世界其他地區熱泵銷量
熱泵是一種在高位能(一般為電能、熱能)的驅動下,將低位熱源(通常是空氣、水或土壤)的熱能轉移到高位熱源的節能裝置,從而為生產和生活提供供暖等服務。它不產生熱量,而是將外部能量傳遞到房屋內部,能減少能耗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中國城市地區夏季炎熱-冬季炎熱氣候下住宅熱泵供暖和制冷的平準化成本及替代方案
中國城市地區寒冷和嚴寒氣候下住宅熱泵的供暖和替代方案的平準化成本
報告稱,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建筑用熱泵市場,占全球銷售額的四分之一以上。2023年,中國是全球熱泵銷售額唯一增長的主要市場,增幅高達12%。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熱泵為區域供熱網絡、建筑和工業領域的熱能脫碳提供了最有效的選擇之一。中國還利用熱泵系統地促進了水泥等工業部門的余熱回收。利用熱泵提供生活熱水的做法也正在興起,尤其是在城市地區和商業建筑中。
在談及擴大熱泵部署的潛力時,報告認為,建筑業和輕工業在擴大熱泵部署方面潛力最大。中國建筑中安裝的分散式熱泵目前占全球裝機容量的四分之一,總裝機容量超過250吉瓦,約占建筑物供熱需求的4%。考慮到中國的碳中和目標,這一總裝機容量到2050年預計將達1400吉瓦,滿足25%的建筑物供熱需求。
2022年中國各行業供暖用電量
報告提出,大型熱泵可以集成到現有的區域供熱系統中,并優化廢熱的使用。應用于區域供熱網絡的熱泵為進一步實現供熱脫碳提供了機會。一些大型熱泵已經部署在中國北方城市地區的區域供熱網絡中,盡管網絡仍然依賴煤炭進行80%以上的供熱。熱泵可以通過降低網絡回波溫度來提高系統的整體效率,并在與熱能存儲相結合時提供避免可變可再生能源縮減的機會。中國北方城市依賴區域供熱,大型熱泵作為脫碳解決方案正引起人們的興趣,符合擴建和現代化計劃。
報告還指出,擴大熱泵的部署可以促進供應鏈的增長和就業。中國是最大的建筑分散式熱泵制造商,可以提高產量以支持進一步增長。中國是熱泵技術創新和制造領域的全球領先者。2022年,中國生產的熱泵約占全球熱泵銷量的35%。目前中國熱泵行業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到205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