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江森自控亞太區總裁朗智文
為慶祝改革開放45周年,解放日報社與上海市外商投資協會合作,在《解放日報》紙媒和上觀App新媒體上開辟了“外企掌門人談改革開放45周年”系列專題(點此回顧),對一批在滬外資龍頭企業負責人,以人物專訪的形式進行采訪和報道,共話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和企業負責人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感悟。
“近年來,江森自控切實體會到了中國營商制度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面的優化。”
最近,江森自控亞太區總裁朗智文(Anu Rathninde)拿到了一項他引以為傲的榮譽——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與中國結緣26年以來,他不僅成為上海城市發展的受益者,也見證了中國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的進程。
進入中國近30年以來,這家世界500強企業在中國已有8300名員工、10座制造工廠和3個研發中心。作為亞太區的掌門人,朗智文著力繼續推動本土綠色產業鏈的發展,同時也將“中國制造”輻射全球供應。
“近年來,江森自控切實體會到了中國營商制度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面的優化。”他告訴記者,得益于中國高水平開放的營商環境,江森自控在華業務正在穩步增長。2022財年第三第四季度,中國區的市場表現開創了季度銷售業績歷史上的新高。
江森自控亞太區總裁朗智文(Anu Rathninde)
與上海發展結緣
朗智文出生于斯里蘭卡,曾在新加坡和美國等多個國家學習和工作。他與中國首次結緣于26年前,當時他在新加坡擔任一名工程師,因為工作原因來到中國考察并居住過一段時間。
在他印象中,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正處于飛速發展的階段,雖然還沒有像現在這樣繁榮,卻也有份獨有的迷人。“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令人口齒留香的美食以及鄰里市井之間濃郁的人情味,這一切都令我十分欣喜。我堅信中國是我揚帆起航的重要起點。”
2016年,朗智文第一次來到上海,自此便與上海的發展結緣,特別是每年在上海舉辦的進博會,“我認為這是公司參與中國市場和智能城市建設,以及本地綠色轉型的絕佳機會。這也是我們從未缺席進博會的一大原因。”
過去五年,進博會給江森自控帶來了上百家潛在客戶,從2018年到2022年,江森自控年年參展年年簽單,首艘國產大郵輪“愛達·魔都號”上的部分設備訂單就是在進博會上簽下的。今年6月“愛達·魔都號”順利出塢,計劃于年底前交付,該郵輪上的暖通、通訊、防火系統均由江森自控提供。
此外,每年的市長咨詢會也是朗智文工作的“重頭戲”。“多年來,我們一直積極參與上海的城市發展。每一屆市咨會,我都會積極響應并帶領團隊探討課題,并邀請公司全球董事長參加,和上海市政府的領導及其他企業家朋友展開深入交流,一起為上海的綠色發展建言獻策。”
正是由于朗智文多元的教育生活背景,讓他有更獨特的視角來觀察上海這座城市——新加坡和上海都是亞洲經濟發達、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地區。盡管在歷史文化和政治制度上存在差異,但在應對各種經濟風險和挑戰時,兩地都表現出了出色的適應性和韌性。
在他眼里看來,上海在建設世界一流城市時,新加坡或許是一個值得對標的地區,“因為兩地政府都非常注重發展高科技產業、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續發展。”
新加坡是世界第四大高科技產品出口國,主要產業集群包括航空航天、半導體、化學和生物醫學。
而上海的科創能力也不弱,去年新增科技“小巨人”企業和“小巨人”培育企業155家,累計超2600家,年內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956家,高新技術企業數突破2.2萬家。同時,新加坡注重科技創新和技術應用,通過智能交通、智能治理和智能建筑實現智慧城市建設,上海也在穩步推進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上海在2020年拿到了世界智慧城市大獎,新加坡也是此前的獲獎者。”
在高度關注上海與新加坡的城市發展脈絡后,朗智文認為,江森自控可以根據兩座城市不同的需求,通過節能改造和數智融合,分別為兩座城市提供定制化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談及此次獲頒“白玉蘭紀念獎”,朗智文對上海對跨國公司的支持更是贊不絕口:“我們的亞太總部位于上海,得到了上海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支持措施為我們提供了發展的政策紅利,鼓勵了企業創新和發展壯大。”他表示,上海將營商環境政策文件升級到了6.0版本,切實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在經濟政策、法律法規、市場監管等方面為跨國企業提供了有力支持,讓跨國企業能夠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下謀劃業務的健康增長,提升市場競爭力。
與中國深度綁定
“中國是江森自控最重要的市場之一。進入中國市場近30年來,江森自控見證了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取得的成就和日益增長的全球影響力。”在采訪過程中,朗智文不止一次地提及中國市場的開放性。
加入江森自控以來,朗智文重整亞太區領導班子,帶領骨干團隊,持續開展高績效文化在中國以及整個亞太區的影響力。“2022財年亞太區銷售額迎風破浪,取得可喜的成績。特別是中國區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優異表現,開創了中國區季度銷售業績歷史上的新高。”
朗智文認為,中國的本土研發生產實力已足夠成熟,江森自控憑借國內穩定的產業鏈,既能快速響應本地客戶需求,還可以積極參與在中國制造業的綠色創新改革中。
目前,江森自控在廣州、無錫等地設有多個制造基地。值得一提的是,無錫制造基地整合了制造和創新能力,已經發展成為江森自控在全球供暖、通風和空調系統以及工業制冷解決方案領域的最大研發中心之一。
“江森自控中國在暖通空調和冷凍產品實現了100%本土化生產,且擁有96%以上的本土工程研發能力,本土工廠生產的產品70%在國內銷售,目前已開始輻射全球供應。”朗智文告訴記者,今年進博會上展出的約克YMS磁懸浮變頻雙級離心式冷水機組和約克YDXM-C直接蒸發式全變頻空氣處理機組均為100%在中國研發和生產。
針對中國新能源行業日益增長的低碳需求,江森自控結合技術優勢,為鋰電池工廠提供全面的能源綜合解決方案,使生產環境滿足工藝的嚴格要求,提高鋰電池生產的良品率。當前,江森自控已取得30余個鋰電池新能源客戶的認同,并幫助客戶實現10余個國家級綠色工廠的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