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需求持續恢復穩步擴大
今年以來,國內需求穩步擴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固定資產投資等指標回升明顯,消費持續穩定恢復,投資保持增長態勢。隨著我國持續推進改革開放創新,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國內經濟保持了企穩回升的良好態勢。
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頂住了國外風險挑戰和國內多重因素交織疊加帶來的下行壓力,消費較快恢復,投資持續增長,內需貢獻穩步提升。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拉動經濟增長4.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94.8%,比二季度提高10.3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22.3%,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個百分點。相關指標持續回暖,折射內需潛力持續釋放。
以消費為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以來,線下消費有序恢復,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顯效,消費回暖跑出“加速度”,成為經濟增長的主拉動力。特別是服務消費加快復蘇。前三季度,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18.9%,快于商品零售額13.4個百分點。前10月,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19%,比前9月加快0.1個百分點。
消費回暖折射消費信心提升。從月度看,7月、8月、9月、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分別增長2.5%、4.6%、5.5%、7.6%,企穩回升態勢明顯。10月份商品消費增速加快,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6.5%,增速比上月加快1.9個百分點。戶外運動、新型電子產品、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等升級類商品增勢較好。
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費能力。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同比實際增長5.9%,比上半年加快0.1個百分點。
“中國居民消費空間廣、潛力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寧吉喆表示,中國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2.64億60歲以上老年人,住房、看病、求學、養老、育幼等需求很大。釋放這一龐大需求,要改善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重點增加中低收入群體收入,補齊公共服務短板,消除居民“不敢消費”的后顧之憂。
投資是供需協同發力的結合點。前10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9%。在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的背景下,投資增長呈現出較強韌性。同時,投資結構出現諸多積極變化。數據顯示,前10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1%,增速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高8.2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1.3%、10.5%。投資對擴大國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持續發揮、不斷顯現。
今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各相關部門、各地區根據中央部署要求,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隨著相關政策措施落地落細,民營經濟發展出現積極變化,總體上保持恢復向好態勢。民間投資降幅連續2個月收窄。前10月,民間投資同比下降0.5%,降幅比前三季度和前8月分別收窄0.1個和0.2個百分點。
過去3年,民營經濟受疫情沖擊較大,特別是小微企業恢復需要一個過程。近期,國家統計局面向5.9萬戶小微企業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企業生產訂單情況、經營情況總體改善。
中國人民銀行近期發布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今年以來,貨幣信貸政策不斷提升支持民營企業質效,推動民營企業融資持續量增、面擴、價降,全力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
“下半年以來,多項鼓勵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政策從提升投資意愿、暢通投資渠道、增強投資能力等方面綜合發力,為提振民營企業預期和信心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研究員任榮榮表示。
可感知的生活,印證著國內需求穩步復蘇。
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鎮竹藝村祖祖輩輩以竹編為生,如今這門古老手藝正為竹藝村發展鄉村旅游注入“靈魂”。“在這里可動手體驗國家級非遺項目道明竹編。”東籬集竹編研學基地負責人蔡鳳謙說,“今年生意特別好,最多一天接待了400多位游客。”
文旅深度融合為旅游消費提供更多新產品、新業態、新場景。“今年以來,文化、旅游、健康、娛樂、休閑等消費市場深度融合態勢更為明顯。”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形勢室主任郭麗巖表示,文旅不僅帶動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增長,還帶動區域文化演出市場繁榮。無論是傳統戲劇、民族戲劇,還是輕音樂劇,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期間都一票難求。
在服務消費快速恢復的同時,大宗耐用消費品市場也呈現平穩回升態勢。三季度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進一步提升,房地產相關消費有邊際改善的現象。近日發布的《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報告》顯示,今年新能源車銷量大幅增長,市場滲透率持續保持高位,對國內新車銷量增長貢獻大于燃油車。
家居需求韌性強,升級消費增量空間廣闊。據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數據,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銷售額同比上漲34.77%。“一系列促家居消費舉措正逐步顯現出政策效應。”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會長秦占學表示。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今年以來,重大工程項目開工活躍,資金保障加力,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前10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9%,增速比全部投資高3個百分點。民生補短板投資增長較快,水上運輸業、鐵路運輸業、電力及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等投資增速都在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