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掛爐企業的自我救贖之路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步入“后煤改氣”時代后,壁掛爐企業如何在更多的挑戰面前找到自身的突圍之路,已經成為了每一個壁掛爐企業當下面臨的時代課題。不過,雖然面對如此“悲觀”的市場,但依然不斷踴躍出壁掛爐企業,正在針對于其擅長的“熱”這一領域進行延伸和持續探索,在積極求變的過程中,走上了一條自我救贖之路。
向內求,生存的升級之路
對于壁掛爐制造企業來說,看家本領依然是在壁掛爐產品的研發和制造,所以如何聚焦市場需求風向和行業發展動態,并走出升級發展的道路,顯然是當下壁掛爐企業去實現自我救贖最行之有效的方式,而這其中,是否具備全預混冷凝壁掛爐的研發和制造能力就成為了重要的門檻。實際上,節能早已成為壁掛爐升級發展的重要話題。從市場表現也不難發現,更為節能的“全預混冷凝壁掛爐”在當下市場環境中的戰略意義非凡。不僅外資壁掛爐企業在強化這一維度的產品升級,民族壁掛爐企業同樣紛紛強化了自身在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上的軟硬實力,并積極走出了從常規爐向全預混冷凝壁掛爐研發突破之路,期待能夠在全新時代風向下,為自身的發展經營,尋找到一條可持續的成長之路。
再者,更為進階的在于,當能源轉型已經勢在必行的時候,全預混冷凝爐的研發突破或許也只是當下的一個階段,無論是民用、工業、交通,還是建筑行業,更為清潔的能源應用與適配,或許才是壁掛爐行業必須要面對的長久課題。如何對不同技術融合來適應可再生能源,從而為氣候行動和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才是壁掛爐行業升級的必經之路。而在諸多能源應用中,氫的適應成為了不少壁掛爐企業關注的焦點。
實際上,這也與政策趨勢是相統一的,可以發現,在“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頒布后,大部分省、直轄市都有了氫能發展規劃,隨著中國綠氫的快速發展,2025年制氫成本將大大降低,為推動中國氫能源供暖奠定基礎。另外可以預見的是,在能源轉型勢在必得的當下,氫氣作為可再生能源,在政策的導向下未來一定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通過利用現有天然氣管網基礎設施,進行綠色氫氣的融合,不僅可以平衡電網壓力,尤其在新、老建筑中提供可以負擔得起的脫碳解決方案,勢必會讓能抓住這一趨勢的壁掛爐企業得到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向外求,發展的探索之道
除了在聚焦壁掛爐產品的創新、升級、突破外,圍繞“熱泵”產品的探索也是壁掛爐企業非常重要的一條發展道路。
僅從2023年的諸多展會現場就可以發現,已經有不少壁掛爐制造企業,適時地推出了空氣源熱泵產品,并以積極的姿態應對來自于市場的新機遇和新挑戰。雖然部分壁掛爐企業在熱泵這一領域,原本就具備相關技術與基礎,但在熱泵市場仍是“后來者”,其所面臨的挑戰依舊大于機遇。

所以,融合壁掛爐和熱泵的多能源互補系統,也成為了部分壁掛爐制造企業的發展的另一突破口。因為,在利用原有壁掛爐產品品牌、渠道等優勢,結合空氣源熱泵產品出色的節能、環保特性的混合能源系統其所帶來的的潛力同樣不容小覷,其實現的熱水+空調+采暖三種需求不僅能夠得到消費者的青睞,也能夠充分發揮出壁掛爐和熱泵各自的長板,去彌補彼此的短板。實際上,多能互補早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無論是集成商還是制造企業,已經紛紛涌現出不少對于這一系統的設計開發思路,并轉換成了現實呈現在行業和市場面前,以實現現能源應用效率的最大化。
當然,產品多元化已經成為當下諸多產業的時代命題,同樣影響著壁掛爐企業自身經營的調整和轉變。不僅僅是圍繞“熱”這一概念進行延伸,有的企業也已經將發展的觸角聚焦到了舒適家居相關的更多產品。新風、凈水等產品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發展對象,更有甚者布道于廚電等異業品類。可以說,這些嘗試和探索無疑都給壁掛爐企業走入全新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提升了綜合競爭力,也創造了不小可以探索的發展機遇,同樣讓其在自我救贖的道路上有了更多可以爭取的機遇。
向內求生存,向外求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無論是挖掘存量,還是尋找增量,在面對挑戰大于機遇的背景下,從產品拓展,到服務完善,再到渠道建設,壁掛爐企業的綜合競爭力的塑造一定是自我救贖道路上的關鍵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