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德圖大中華區總裁梁東:德圖中國的本土化之路
發表于: 來自:testo德圖儀器

德圖儀器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裁
在去年德圖中國二十周年慶典上,德圖集團首席執行官Burkart Knospe教授表示,期望德圖中國成為德國以外最大最成功的子公司,這也將成為德圖中國(以下簡稱“德圖”)在下一個二十年里最大的奮斗目標。
作為暖通空調及供熱領域的檢測專家,德圖如何將好產品更好地融入中國市場并擴大市場份額?與此同時,德圖還將為中國暖通行業做出哪些貢獻?
德國技術+中國研發
“精工品質”與“本土化”的完美結合
說起德國制造,常會使人們想起“精工品質”這個詞匯,這代表著德國制造業世界領先的高端技術水準、耐久的產品質量、以及完善的服務體系。長期以來,德國制造企業通過不斷的努力和追求始終保持著這種享譽世界的“金牌口碑”。作為堅持推出高品質產品的生產廠家,德圖在檢測儀器領域也擁有巨大的聲譽。檢測儀器的準確度、靈敏度、可靠性和穩定性對于人們的生命安全與生產安全至關重要。據梁東介紹,作為測量領域的開拓者,德圖儀器擁有眾多先進技術和經驗,憑借著其高精準度、強適用性以及可靠的品質,獲得了市場的廣泛青睞。
01、產品精準度高
能夠準確地測量各種環境參數,如溫度、濕度、壓力、風速等。這可以幫助暖通領域的工程師更好地了解系統的運行狀況,并對其進行精確的調整和控制。
02、產品適用性強
涵蓋了各個領域,從單參數的測量儀到多參數環境多功能測量儀,都可以為暖通領域提供有效的測量解決方案,能夠滿足暖通領域的各種環境條件下的測量需求。
03、產品品質可靠
可以長期穩定地工作。這可以保證暖通工程師獲得準確穩定的測量結果,從而保障最終的工程質量。

盡管德圖擁有高品質產品的優點,但是進入中國市場后面臨著一個“水土不服”的挑戰:產品雖然很好,但是很多工人不知道如何操作。因此,德圖開始了產品“本土化”的探索,并將德國總部的技術結合深圳工廠的研發能力,推出了更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同時,德圖還在本地化服務布局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目前我國400億平方米既有建筑,95%均達不到目前建筑節能標準,所以既有建筑存量市場的節能改造需求是遠大于新建房的增量市場的。”梁東分析道,“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關鍵在于對老建筑的診斷和評估,才能進行性能化改造的設計,因此本地化的檢測和診斷服務必不可少。”
“智能化”“數字化”
賦能德圖產品全面升級
相較于往年的ISH供熱展,今年的展會融入了更多數字化和智能化元素,展現出了更多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智能暖通設備和系統,如包括預先程序控制、云端遠程控制、網絡控制與人員自動識別控制等在內的遠程智能控制系統、數據學習及算法演進的模型等。
隨著“智能化”“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德圖也逐漸加強了大數據云端系統的建立和使用。梁東指出:“將德圖便攜式儀器現場檢測的數據通過藍牙和手機APP實現數據實時存儲,并上傳到德圖云,能夠將前期對建筑的診斷評估,到低碳節能改造、健康改造、施工驗收、到后期運行維護等各階段的全部檢測評價數據上傳到云端的大數據中心,并以此為基礎,優化整個建筑節能的改造過程,積極推動行業整體向低碳健康環保方向發展。”
以德圖推出的新款精密型環境測量儀系列為例,全面實現傳感器數字化,并配有專門的APP應用程序進行數據分析,全面升級儀器的使用效果。該系列測量儀器集德圖歷經多年實驗驗證的高質量、高精準度、高穩定性于一體,包括11款測量儀和9個測量參數(溫度,濕度,露點,風速,風速,風量,壓差,絕壓,CO2,照度等),為用戶快速、靈活、便捷地提供準確測量結果。

德圖新品剪彩儀式:
(左)德圖儀器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裁 梁東
(右)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副秘書長/輻射供暖供冷委員會主任 劉浩
立足新起點
持續推進中國市場再上新臺階
黨中央在2020年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對此,梁東指出如何融入國內大循環將是德圖中國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我認為國家‘國內大循環’戰略并非‘閉門造車’,而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讓中國市場成為全球共享的大市場。德圖中國就是要依托德圖全球的資源,充分利用德圖中國在國內大循環中扮演的角色來幫助提升中國內循環的效率,提升國內生產要素的質量,為加快中國產業升級做出貢獻。因此,德圖中國將力爭不僅能考慮中國客戶的需求、而且能預見中國客戶需求、進而響應中國客戶需求,通過本地化戰略將德圖融入‘國內大循環’中。”
德圖在中國市場的成功采取了一系列戰略布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本地化戰略:德圖積極響應市場需求,加強本地化戰略,持續優化產品的設計和功能,以更好地滿足中國客戶的需求。
產品創新:德圖始終將技術創新作為推動市場需求的重要驅動力,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推出多項創新產品,以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為客戶創造更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