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控制新標桿,海信ECO-Building助力青島地鐵打造“綠色軌交”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對于暖通行業面臨的最關鍵的課題有哪些這一提問,“雙碳目標”和“智慧化”這兩個標準答案幾乎成為了行業共識。而對于目前我國領先世界高速發展的行業有哪些,軌道交通也成了繞不開的答案。當“綠色智慧”遇上“軌道交通”,如何將二者有機的結合,如何實現節能減排、如何實現群控優化……海信中央空調ECO-Building攜手青島地鐵1號線綜合樓群控項目打造的地鉄海底隧道滲流海水源熱泵方案,為行業呈現了綠色軌交新思路。
青島地鐵1號線瓦屋莊停車場綜合樓,總建筑面積為31251m2,總設計熱負荷1.718 MW,總設計冷負荷2.5MW。按照傳統的設計思路,通過高能效機組“堆砌”完全能夠滿足項目方的冷暖舒適需求,但因此而產生的能耗可想而知。在全社會追求綠色與智慧的大背景下,顯然如何深入貫徹節能減排要求、提高冷暖系統運行效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運營成本才是海信中央空調更為關注的問題。充分結合產品優勢、應用環境的特點、項目的綜合需求,通過1臺磁懸浮變頻離心式冷水機組、2臺磁懸浮變頻離心式熱泵機組結合ECO-Building智慧樓宇系統共同打造的地鉄海底隧道滲流海水源熱泵方案成為了致勝的“奇招”。

能夠采取這一創新方案,是基于海信中央空調強大的技術支持和全方位的實測數據,實測中發現地鐵海底隧道滲流海水蓄存豐富的海洋熱能,非常適合作為建筑空調系統的冷熱源。而方案最終將排水型隧道滲流海水就近輸送到位于隧道口的瓦屋莊停車場,利用其地下空間蓄存海水,構建了海水能量池。同時,研制了放置于能量池中的毛細管網前端換熱器,并與水源熱泵機組、循環水泵和風機盤管末端裝置一起組成了地鐵海底隧道滲流海水源熱泵供熱供冷系統,為地面建筑供熱、供冷,實現了綠色低碳可循環。

此外,對于節能高效,在海信中央空調看來單個主要設備的高效運行并不意味著整個系統能達到優異的運行與能效表現,但過于激進的設備控制策略更可能影響系統中其他設備的表現,甚至對安全運行造成負面作用,從而降低整個冷水系統的可靠性。因此海信中央空調采用的高效節能控制策略的首要目的是保證冷水系統整體的長期運行穩定性及較低的運維成本,在此基礎上對系統內所有設備的運行進行協調,保障冷水系統整體的高效運行,降低冷水系統的能耗,達成節能的目的。而這些從青島地鐵機房控制系統統計數據已經得到了體現,與傳統系統對比,該項目每年可節能30%,節省92.2噸標煤,分別減少CO2、SO2、粉塵排放227.7噸、1.84噸、0.92噸。

當然,青島地鐵1號線群控系要完成的不僅是對三臺主機的控制,除此之外,兩臺冷卻塔、兩臺冷卻泵、三臺冷凍泵、三臺海水源循環泵、兩臺海水排出泵的集中控制全部需要通過群控系統實現。而在暖通領域,群控系統的最大痛點在于通訊協議的差異,這對各個產品、子系統的聯動形成了諸多阻礙。針對這一痛點,海信智能群控系統采用開放穩定的協議,可以接入多種標準化通訊協議,因而支持多種系統類型設備接入,包括主機、冷凍水泵、冷卻水泵、冷卻塔等所有機房內的附屬配套設備。

以上僅僅是對于能源成本的降低,對于人效的提升,海信中央空調也不斷地通過智慧化手段去實現。此次青島地鐵機房控制系統,通過15寸工控觸摸屏監控界面,直觀展示機房各個設備的運行工況、運行參數和故障狀態,并且實現便捷的數據調整和設定。冷站一鍵啟停、定時啟停、遠程啟停等多種控制模式,能量池水位實時監測,自動排出海水,并具備負荷預判、設備臺數智能控制等節能功能,實現真正的無人值守,智慧化運行。
事實上,在軌道交通領域,海信中央空調已經樹立了諸多樣板工程,積累了優質的口碑和深厚的經驗,而此次對于青島地鐵1號線綜合樓項目的打造,海信中央空調依舊以全新的思路去設計、落地,依賴核心技術的積淀,突破種種技術難點為綠色地鐵注入了自己的智慧化方案。而未來,海信中央空調將繼續為軌道交通行業提供更多先進的產品和高品質的服務,探索更多新思路,共同助力“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