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蔣立:制定中央空調系統能效檢測及評價國家標準
發表于: 來自:天加
2022年全系統營收收入103億,總增長21%。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加)近年來將“節能”和“開源”作為兩大抓手,創新性地提出量化能源管理指標,打造制冷空調系統“全生命期成本更低”的解決方案,將中國建筑制冷機房綜合能效(SCOP)提升至6.93,帶來高于行業80%以上的節能水平,成為行業的“標桿”。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天加董事長蔣立接受政府采購信息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空調能耗約占公共建筑總能耗的50%,作為公共建筑中的絕對能耗核心,中央空調系統的能效提升亟需解決。為此,他帶來了關于制定中央空調系統能效檢測及評價國家標準,建立透明的三方用能監測體系的建議,助力國家雙碳目標早日實現。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立
不同國家空調能耗差距在哪兒?
據了解,建筑、工業和交通是能源消費三大領域,我國建筑能耗約占全國總能耗的35%,空調能耗約占公共建筑總能耗的50%。目前全國既有建筑已經達到約500億平方米,95%以上屬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僅為33%,落后發達國家20年,制冷能效低可能導致未來40年4600億噸溫室氣體的排放。
“當前國內空調行業普遍采用高效空調設備來提升系統能效,但是設備的高效并不代表整個中央空調系統的高效,只有空調全系統運行高效,才能真正實現空調節能運行的目的。”蔣立解釋說,空調機房是空調系統的核心子系統,占空調系統總能耗約65%,空調機房的全年運行能效,是整個空調系統全生命期能否實現高效運行的關鍵因素。
據其介紹,以美國、新加坡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已經率先制定了高效機房的節能標準。例如,美國目前在運行的既有建筑的高效機房能效平均水平只有SCOP3.5,全年制冷季節空調系統每消耗一度電平均能產生3.5倍的制冷量,新加坡的平均水平約SCOP4.0,中國的平均能效SCOP只有3.0,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此外,國內現有的制冷空調性能標準主要是針對單一的制冷設備,并且是依據實驗室條件的檢測和評價方法,而用戶更關心的是整個中央空調系統在現場實際運行時的總體性能。目前沒有國家標準規定如何進行空調系統的綜合能效檢測和評價,各種高效機房項目的能效指標在市場上和數據一般均是基于各企業自定的檢測方案給出的,相互之間沒有可比性。部分企業自說自話,還存在渾水摸魚、自吹自擂、系統運行數據造假的嫌疑,因此,具有權威性的國家空調系統能效檢測和評價方法的國家標準亟待出臺。
與此同時,隨著EMC(合同能源管理)、EPC(工程采購總承包)等新業務模式的發展,中央空調系統已由傳統的設備交付逐漸轉變為空調系統能效指標交付,沒有相匹配的國家標準,容易造成實施雙方存在爭議,進而阻礙了企業新業務、新模式、新場景的發展。
怎樣實現空調系統全生命期成本更低?
在蔣立看來,國家加大低碳建筑、高效空調系統等方面的政策引導,鼓勵全方位推動中央空調系統能效的標準體系建設,盡快制定具有引領性的建筑中央空調系統能效檢測及評價的國家標準十分必要。
全國兩會議案中,他還提出要在全國不同氣候區域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公共建筑、交通、工業等領域,通過復制已成功實施的高能效空調系統的技術路線,根據不同業態場景,打造全生命期成本最低的高效空調系統示范項目,在各領域通過技術復制進行宣傳、示范、復制和推廣。
此外,鼓勵國內新建及改造的大型公共建筑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MC)商業模式,采用該國家標準,以中央空調系統具有公信力的能效指標交付替代傳統的設備交付,不斷提升中央空調全系統能效,降低全社會建筑能耗,減少碳排放,支撐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的順利達成。
與此同時,要規范行業發展,打造具有業主、系統集成商和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三方共建的公信力平臺,建立透明的三方用能監測體系,倡導數據真實透明、指標交付,量化能源管理指標,讓誠信看得見,并使之成為行業規范和標準,推動國內高效空調系統的推廣和普及,進而實現節能降碳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