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合同能源管理在醫院的應用
發表于: 來自:IESPlaza
基于對生命安全和醫療質量的特殊需求,醫院的設施設備需全天24小時不間斷工作,能耗量很大,能源管理已成為醫院運營管理的重要內容。
在國家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和公立醫院綜合績效考核的雙重推動下,不少醫院開始重視并實施合同能源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調查了廈門市三級醫院的能源消耗及合同能源管理情況,以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為例,分析合同能源管理在醫院的實踐成果,為三級醫院實施合同能源管理提供有益經驗。
01、廈門市三級醫院能源管理現狀
1.1醫院用能情況
目前,廈門市大多數三級醫院的能源管理還處于自主管理階段,截至2022年6月,醫院后勤服務外包業務中,能源管理外包服務僅占23.81%。本文收集廈門市12家三級醫院2020年、2021年的用能數據(包括用電、用水、用汽),表1可見,大部分醫院的用電、用水量逐年遞增。

1.2合同能源管理情況
12家醫院中,只有4家醫院開展了合同能源管理,其合同業務模式較為單一,均為節能效益分享型,合同年限較短,節能分享比例為3∶7或2∶8(見表2)

1.3醫院能源管理存在的問題
醫院能耗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在于用能系統構成復雜、形式多樣,以及室內環境要求高,而醫院的經營重心在醫療,有限的資源均向臨床傾斜,導致整體能源管理規劃受限、節能設備投入不足、缺乏能源管理專業人才等。
1)整體能源管理規劃受限。醫院的節能改造以自行改造為主,對老舊、損壞嚴重的設備進行升級或零件的更新替代,缺乏整體規劃,整體節能效果十分有限。
多數醫院只對某些區域或大樓進行節能改造,出現對同一項目進行多次或重復改造,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
2)節能設備投入不足。大多數醫院的部分建筑由于建設年代較早,設計規范、建筑標準、施工工藝較為落后,用能設備陳舊,導致能源效率較低。
大部分醫院對節能改造認識片面,對節能設備的投入不足,往往只注重更新設備,后期運行維護成本較高。相關數據顯示,在建筑用能系統產生的能源浪費中,人為操作及保養原因所致的浪費約占55%~58%,設備設施效率差導致的浪費約占42%~45%。
3)缺乏能源管理專業人才。不少醫院不僅缺乏能源管理經驗,更缺乏高層次、復合型的能源管理專業人才,在節能改造過程中對醫院的現場條件利用不充分,常常忽略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02、醫院合同能源管理案例介紹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以下簡稱“廈大中山醫院”)總部占地面積約5.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7.1萬平方米,現有編制床位3500張(1000張在建),實際開放2000張,常年門急診量達280萬余人次,年收住病人近6萬人次。
醫院節能降耗、控制能源費用增長的需求強烈。2018年起,醫院與深圳某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節能公司”)簽訂為期6年的能源管理合同,項目投資總規模1046.71萬元,由節能公司投資,負責節能技術改造、節能設備運行維護,通過對醫院中央空調、照明系統、圍護結構、開水器、能源管理系統進行節能改造,降低醫院能源消耗總量,由此產生的節能量換算成節能收益,醫院與節能公司按3∶7比例分成。
2.1參與主體
醫院合同能源管理的參與主體包括醫院、節能公司、物業服務公司和政府部門(見圖1)。物業服務公司由醫院聘請,負責醫院設施設備的日常巡檢和運行維護,配合節能公司開展節能管理工作。
政府部門包括:機關事務管理局,監督能源消耗情況;衛生健康委,監控醫院日常運行管理及年度考核;財政局,負責節能補貼的審核和撥付。

2.2實施流程
醫院合同能源管理的實施流程分為前期準備階段、合同簽署階段、項目施工階段和項目運營分享階段(見表3)。

2.3合同能源管理的成效
2.3.1節能模式、體系與平臺的完善
1)節能模式的改變。合同能源管理實施前,醫院自行購買節能產品,聯系施工單位進行局部改造,并支付款項。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醫院將節能工作統一授權給節能公司,由節能公司出資購買醫院所需的節能產品,進行改造施工,屬于節能范圍內的設備由節能公司承擔維護維保工作,醫院因節能改造而節約的能源,經第三方能源審計機構測量,核定節能量,折算成能源費用,按比例分期支付給節能公司(見圖2)。

2)能源管理體系的調整。合同能源管理實施前,醫院的能源管理體系以院-科兩級為主,強調用水、用電、用氣需求能得到滿足。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節能公司憑借其豐富的項目經驗,調整醫院的能源管理體系(見表4),使科室績效與能源成本掛鉤,可充分調動全院的節能積極性。

3)能源消耗監測平臺的完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搭建了一套能耗實時在線監測系統,理清醫院高低壓配電系統的所有線路,安裝分項計量裝置,應用物聯網技術布設傳感器,對醫院各區域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覆蓋監測。
2.3.2經濟性評價
1)節能量。合同能源管理的目的在于節能,節能量作為合同雙方“節能收益”的結算依據,也是經濟性評價的重要指標。
由表5可知,2020年醫院在合同內的用能設備與2018年相比節約電量2384834千瓦時,按照0.73元/度的單價計算,醫院合計節約能源費用174.09萬元,依據合同,醫院按70%(即121.86萬元)支付給節能公司;醫院的節能收益是剩余的30%(即52.23萬元)。
從節電率的角度看,醫院2020年節電率僅18%,低于合同約定的節能率(23%),節能效果不如預期。
對醫院而言,合同能源管理確實減少了醫院的能源消耗,并且醫院也無需對項目進行投資,具有一定的經濟性,但節能收益未達到目標值。

2)投資收益。醫院的能源費用構成發生了變化,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醫院無需投入節能設備,以2018年數據進行測算,直接運行費用80.59萬元中,中央空調深度清洗費用及五金耗材購置費(節能燈管)以服務形式寫入能源管理合同內,作為節能公司日常運行的一部分,相關的運行成本降至18.25萬元,但節約能源的費用僅30%歸醫院所有,即醫院只享受52.23萬元的節能收益,同樣以15%的折現系數,凈現值為545.09,可見,開展合同能源管理能為醫院帶來經濟效益。
2.3.3效率性評價
效率性的提高意味著同等投入下的產出更多,或者同等產出時的投入更少,通常考核的是資源是否得到有效運用。
本文選取的效率性評價指標為人力投入,即在實施合同能源管理后,醫院人力投入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是否達到了節約人力的效果。結果顯示,隨著能源在線監測系統的投入使用,減少了部分需要人工手動啟停的工作,部分設備實現集中控制、自動控制。
原先的設備巡檢制度因設備使用年限和品牌的限制,缺乏統一的標準,實施合同能源管理后醫院修訂了高低壓配電、中央空調、電梯、照明等各系統的運行要求及運維標準,統一巡檢流程,使工作開展有依可循。
2.3.4效果性評價
根據公立醫院績效的考評要求,能耗考核指標是單位業務密度能耗,計算公式為:單位業務密度能耗=年總能耗/醫院建筑面積年總門急診人次/3+年總床日數,單位業務密度能耗綜合考慮了業務量和業務面積的變化,由表6可知,2018年與2017年相比,單位業務密度能耗略有上升,醫院能源消耗壓力比較嚴峻,2019年實施合同能源管理后,在門診量和住院量不斷上升的情況下,醫院總用電量保持下降趨勢,單位業務密度能耗不斷下降。

03、總結及建議
實踐證明,合同能源管理使醫院有效控制了能源消耗,顯著提升了后勤管理效率及保障水平,值得在醫院推廣。合同能源管理過程中,要重視以下環節:
3.1完善能源管理制度體系
首先要完善醫院能源管理的“頂層設計”,以合同能源管理為抓手,定義醫院節能目標和范圍,擬定和審議能源管理年度計劃,建立能源消耗定額管理目標責任制,落實各科室節能降耗的責任清單。
同時,完善能源設備管理制度,規范能源管理行為,梳理節能管理臺賬,編制設備標準化運行管理制度。
3.2培育節能低碳的醫院文化
針對醫院員工、外包員工、患者及家屬,開展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培育節能低碳的醫院文化。
一是將員工節能考核納入年度績效考核,提高員工的節能意識。
二是督促外包單位加強對其員工的節能教育,如保潔人員、保安人員、護工、各供應商員工等。
三是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節能宣教,利用宣傳欄、桌牌、展板、公眾號、官網、LED顯示屏等進行多維度宣傳,強化公眾的節能意識。
3.3協調節能-醫療-就診體驗之間的矛盾
一是在節能改造施工階段,應協調好施工與醫院日常運行之間的矛盾,如降低施工噪音、粉塵對病區環境的影響;合理安排施工進度,作業時間避開醫療高峰時段;
協調工期停電需求,保障大型醫療設備、信息服務器、手術生命支持等系統在不間斷電源供電的15分鐘內完成施工操作。
二是在節能設備運行階段,協調好與醫療工作之間的矛盾,如節能目標、室內溫度控制要求與醫患日益增長的環境舒適度需求之間的矛盾,通過對就診區域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指標檢測,對室內空氣質量進行持續改進,根據時間、天氣、不同功能、不同病種用房進行動態調整。
3.4能源管理績效評價常態化
能源管理是一項長期工作,合同能源管理避免了節能降耗的“短視效應”,能從醫院綜合能耗的角度出發,對醫院的能源管理進行定期評估及反饋。
- 下一篇: 依必安派特天貓旗艦店正式營業
- 上一篇: 海林自控能耗監測在建筑節能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