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配機電年報】2022年度中國燃氣壁掛爐市場報告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2022年度燃氣壁掛爐市場報告》反映的是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中國內地市場燃氣壁掛爐產業的發展情況。相關數據的來源,是通過自下而上對包括各主流品牌廠家、商家、上游供應鏈等進行調研最終得出。報告中調研的是應用于零售市場、工程市場以及“煤改氣”市場中有關常規爐及冷凝爐的出貨情況,不包含出口、OEM以及部分商用大型鍋爐產品的出貨量。另外,本報告僅為對2022 年燃氣壁掛爐產業的定性分析,相關數據會受到采集途徑、統計方式以及樣本數量等多方面因素干擾而造成誤差。再次向為本次報告中所提供幫助與支持的品牌方、渠道商以及學會、協會等表示感謝。
-29.3%,持續大幅度下滑對于燃氣壁掛爐產業來說,幾乎是已經是一條無法回避的發展之路。背后的原因有很多,疫情幾乎成為了干擾燃氣壁掛爐產業發展的最直接因素。無論是前期的靜態管理讓銷售工作一直在行動和暫停之間反復橫跳,還是后期原本應該屬于壁掛爐沖刺階段的第四季度,因為疫情再度撲面而來導致的人員停工,最終讓“沖刺”兩個字又變成了一紙空文。最終,很遺憾,205萬臺銷量,也成為了近5 年的最差成績。
市場整體特征分析
“要命”的“煤改氣”
雖然疫情對這份成績的影響占據了很大的比例,但并不是唯一的干擾項。在連年整體市場規模的斷崖下滑的背后,“煤改氣”帶來的負面影響一定是沉重的。實際上,2022年,“煤改氣”市場的縮水仍在進一步持續,無論是項目數量、招標臺套數量、實際出貨數量都繼續呈現著劇烈的下滑勢態,留給企業可以參與的空間已經極為有限。

但這并不是最糟糕的,諸多企業在此前“煤改氣”的招標項目中,依然有大量的資金未能最終回籠,這對于想要快速走出“煤改氣”并轉型發展的企業來說,顯然被拉住了后腿。再加上此前因為“煤改氣”需求的爆發,不少企業選擇了擴張自身的產能,而如今需求急劇下滑,供過于求的現狀讓企業又承擔著產能過剩帶來的成本增加,再加上本就因為疫情、原材料漲價,持續走高的成本讓諸多企業很難再在比拼價格的“煤改氣”市場中淘到更多的甜頭,再加上沒有更多政策的扶持后,“煤改氣”已經不再是此前力挽狂瀾的“蜜糖”,而成為了讓人望而卻步的“砒霜”。

“煤改氣”的時代最終走向了落幕,這個句號畫的并不完美,甚至是一地雞毛,留下深陷其中的企業如何迅速調整尋找發展的新契機,這份考驗對于每一個企業,特別是民族壁掛爐品牌來說,都不是一個簡單的考題,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扭轉的境遇。
“低迷”的房地產
雖然以外資品牌為代表的企業,沒有去蹚“煤改氣”的這灘渾水,而轉投進了房地產配套市場中,但房地產市場在2022 年的持續承壓,也未能夠幫助參與其中的企業走出發展的困境,甚至面臨著更多的困難。一方面,房地產企業在近兩年的陸續暴雷,直接影響到了精裝房在相關配套產品上的出貨持續放緩,再加上疫情對樓盤的工期影響,雙重壓力下讓原定應該在2022年完成出貨的項目有所遲滯。另一方面,精裝配套市場的游戲規則相對嚴苛,對于不少因為近兩年市場的寒冬而導致資金鏈遇見困難的品牌和代理商,同樣不敢輕易參與進房地產配套項目中。
不過,多數人還是對房地產未來市場的前景表達了看好。特別是在“保交付”的房地產宏觀調控背景下,來自開發商快馬加鞭的工期加速,一定程度上也在緩解企業布局精裝配套市場所面對的壓力,特別是在2022年下半年,這一跡象表現的頗為明顯,同樣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不少廠商所面臨的經營壓力。
不過,這一勢頭能夠維持多久還尚屬未知,特別是目前新簽約項目逐漸減少的背景下,精裝配套市場能否給燃氣壁掛爐產業創造多少機遇仍是未知。再加上有關“碳中和”“碳達峰”對于節能減排的明確要求下,面對來自其他采用電能的采暖設備的威脅,節能性不突出但性價比高的常規爐是否還具備優勢,節能性好但價格較高的冷凝爐是否能讓開發商為止買單,或許只有時間才能給出最后的答案。
“難堪重任”的零售
被寄予厚望的零售市場在2022年也最終沒能肩負起拉動整個燃氣壁掛爐產業發展的重任。疫情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仍在持續,作為改善型產品的燃氣壁掛爐,在目前房地產環境不容樂觀同時消費明顯降級的背景下,想要再走出往日野蠻發展時期的輝煌顯然困難重重。雖然不少企業正通過積極開展線上渠道,以抵消線下體驗場景受限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來自南方分戶采暖的熱度在近年來持續高漲,諸多企業也紛紛加大了對于南方市場的開發力度,但對比2022年初的規劃,這份投入最終的收效在2022年并不顯著,而整個零售市場顯然也沒有達到多數廠商的預期。
不過,對于不少調轉航向的民族壁掛爐企業來說,通過對于零售市場的發力,2022年還是收獲了較大的突破。不少早早預判到工程市場發展頹勢的企業通過提早的布局,在一二線城市已經被外資品牌占領絕大多數份額的情況下,迅速對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等三四級市場進行了有效的布局,這份先入為主的積極嘗試,也最終為處在“煤改氣”陣痛期的民族壁掛爐企業做出了示范。
此外,伴隨著冷凝技術、零冷水技術的持續成熟,一定程度上也在給壁掛爐企業布局中高端用戶市場的時提供了更多的優勢。除了新建住宅外,既有建筑的改造同樣給燃氣壁掛爐點燃了發展的活力,特別是在北方部分沒有集中采暖覆蓋,同時現場安裝條件相對受限的住宅小區,對老舊壁掛爐產品進行改造成為了用戶青睞的選擇,當然也包括“煤改氣”市場留下的壁掛爐置換改造的需求規模同樣可觀。可以說,在增量發展相對乏力的背景下,從存量中找增量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和重視。
緩慢迭代的“產品”
企業在自身研發及制造實力上的顯著提升,讓全預混冷凝技術不再束之高閣,特別是民族品牌在全預混冷凝技術上的探索和成就,同樣讓參與進這一曾經的技術金字塔尖的玩家在持續增加。2022年,各家企業在全預混冷凝技術上的投入持續放大,更多新品的亮相就是最好的例證。在“雙碳”政策的影響下,全預混冷凝技術對于壁掛爐能效的提升有著顯著的意義,也同樣是精準命中這一時代需求下的應對產品。而從市場端來看,互聯網分享平臺的普及,產品的使用能效愈發成為用戶重點考量的因素之一,這同樣給全預混冷凝壁掛爐產品的銷售起到了促進作用,其規模的放大和占有率的提升也驗證了這一事實,也同樣成為了燃氣壁掛爐產業在數據上唯一的“增長”點。

另外,除了全預混冷凝技術的深研外,解決能源矛盾的過程中,燃氣壁掛爐產業也走上了多能互補的升級道路。從市場表現來看,不少企業已經著手于將空氣源熱泵與燃氣壁掛爐進行系統上的融合,同時也已經有不少企業實現了這一系統的問世。通過多能互補的形式,實現了終端用戶在采暖、熱水以及制冷這三方面功能上的滿足,同時也進一步實現能源應用的優化,并且更加智慧地針對室內空氣環境進行高效管理,進一步降低運行能耗以及碳排放。
“零冷水”是燃氣壁掛爐產業在2022 年產品側的另一大高頻詞。依托于燃氣壁掛爐自身的系統優勢,除了在采暖功能上的滿足外,燃氣壁掛爐對于熱水功能的強化,同樣是主動開拓市場,實現深耕的一個重要表現,而此番通過抓住生活用水需求的痛點并提出解決方案的方式,無疑為燃氣壁掛爐產品競爭力的補充起到了有效的助力。當然,包括智能化的融入也在成為燃氣壁掛爐企業針對產品側的延伸方向,而更具前瞻性的在于,對氫能的應用也同樣是燃氣壁掛爐企業在技術和產品側所探索的方向之一,不過由于目前制氫成本依然處于較高的水平,燃氣壁掛爐企業最終在這一領域的探索成果如何,并最終能夠轉換出怎樣的成績仍需要靜觀其變,這里便不再贅述。
品牌格局分析
對于燃氣壁掛爐產業來說,近兩年在品牌端的關鍵詞就是“洗牌”,特別是在2022 年整體市場環境依然不容樂觀的背景下,市場的活躍品牌也在持續的銳減中。一方面,來源于“煤改氣”的偃旗息鼓,讓不少曾經乘風而上的企業最終沒能平穩落地,對比高峰期數量的銳減也同樣未能停止。另一方面,即便有部分品牌最終落地,但因為從銷售、服務、產品等多方面綜合競爭力的缺失,在時下真刀真槍的競爭肉搏戰中最終敗下陣來,淘汰進歷史的洪流中。
從市場表現來看,外資品牌的表現相對穩定,各品牌的市場占有率格局也并未出現過于明顯的變化。僅從調研過程中獲取到的信息來看,外資成熟品牌在過去2022 年的市場經營中基本還是取得了持平甚至小幅增長的成績,這也與這些品牌布局中國市場較早,渠道建設完善以及品牌影響力較大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所致。不過,處在轉型陣痛期的民族品牌的經營之路顯然就坎坷許多,銷量的持續回落依然成為了主旋律,而這也讓外資品牌與民族品牌的占有率幾乎與2020年的情況完成了位置的對換。
可以說,在全新的市場環境下,各品牌的發展之路都異常坎坷,其所面對的已經不僅僅是燃氣壁掛爐產業內部的激烈競爭,同樣也需要提防以空氣源熱泵產品為代表的外部威脅。所以,單一產品結構對于不少企業來說已經無法滿足經營發展甚至是生存所需,多元化的探索也在2022 年表現的更加明顯。部分品牌除了依托自身在海外市場在熱泵產品上的優勢,對于這一領域展開了探索外,同樣針對新風、凈水等產品也紛紛進行了延展布局,期待建立在自身品牌影響力的優勢,拉動出一條全新的發展之路。當然,也有不少企業選擇在現有領域進行深耕,諸如商用低氮鍋爐市場展開探索,并收獲了成績。

總的來說,時下的燃氣壁掛爐產業的發展環境,已經不再是部分企業面臨著困難,而是成為了整個產業都需要克服的挑戰。新一輪的大浪淘沙仍會不斷到來,最終能有多少企業長久生存下去也在成疑,所以對于整個燃氣壁掛爐產業來說,各品牌更需要調動起各自的優勢進行取長補短,在抱團取暖中走出寒冬。
渠道格局分析
燃氣壁掛爐產業的渠道也同樣需要從工程和零售兩方面來看。首先工程市場,幾乎等同于整體工程市場所面臨的困境,在“煤改氣”以及房地產環境的整體不利好環境下,這些渠道的生存環境同樣不容樂觀。一方面,即便出現項目的機遇,但是出于對自身資金鏈實力和健康的考慮,以及對招標方回款的信心不足,往往讓渠道商也在望而卻步,在沒有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幾乎很少有渠道商敢去用自身的生存與未來對賭。另一方面,即便有能力參與進項目中,但其面對的競爭也同樣激勵,低價的廝殺依然在蠶食著每一名參與者的利潤,在項目規模同樣縮水的情況下,想要用規模沖抵利潤的損失也面臨著更多的困難。
再看向批發及零售市場。首先,2022 年關閉的燃氣壁掛爐體驗門店在全國范圍內不在少數,其中更是不乏一批在市場中沉淀多年的老牌經銷商。疫情的三年時間里,帶給零售的負面影響是持續釋放的,不少此前通過開設門店實現多點布局的零售商,也在陸續通過關閉門店和資源整合進行著收編,以降低自身經營成本上面對的壓力。再者,線上渠道對線下經營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分流,這讓線下零售商的發展之路有平添了不小的壓力。
實際上,零售渠道建設已經成為了目前燃氣壁掛爐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在不少企業的發展規劃中,零售渠道都已經被列為了近五年發展的首要任務。即便是在相對完善的一二線市場中,零售市場的爭奪未來也會日益激烈,而更具前景的則是針對目前布局尚不完善的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等三四級市場的渠道下沉,從而進一步鋪開零售渠道的覆蓋面。當然,線上平臺、KA賣場以及建材渠道等開拓工作同樣也是燃氣壁掛爐品牌在嘗試的路徑,而對于這些平臺來說,品牌方和代理商更需要做好的服務工作,才能夠有效盤活這些渠道。
此外,2022年對于渠道商來說,高庫存水位的壓力也是讓每一個渠道商倍為頭疼的問題。由于本報告調研的數據為經銷商回款或者是廠家的出貨,并不能夠直接反應到終端市場的需求變化,僅從調研的反饋來看,大量庫存堆積在渠道商倉庫也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漲價帶來的囤貨,還是促銷和返利帶來的誘惑,渠道商庫存水位高的問題幾乎伴隨了整個2022 年,而未來是否有足夠的銷售空間能夠對庫存泄洪,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復。所以,基于這一實際情況,這份報告并不足以完全體現出目前消費市場環境的惡劣,如果將渠道商的庫存考慮進去的話,整體市場的增長率下滑幅度可能會更加恐怖,而為數不多能夠保持持平或者小幅增長的企業,可能最終也會步入下滑的行列中。
所以,當下的燃氣壁掛爐產業環境已經非常不容樂觀,不樂觀的背后不僅僅是一系列的外憂困擾,也同樣有來自能生的“假象”帶來的煩惱。總體來看,渠道建設仍將成為未來燃氣壁掛爐產業各品牌重點關注的工作,做深、做透、做細渠道,對于燃氣壁掛爐品牌能否搶占到這場市場風暴后下一階段的發展制高點,已經格外重要。當然,聚焦未來的市場環境,雖然在各類不利因素的干擾下面臨的挑戰在持續增多,但是對于燃氣壁掛爐產業來說,正視問題尋求突破才是更應該去苦思冥想的重點工作,在調動起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之后,或許橫亙在整個燃氣壁掛爐產業面前的,又將是一條全新的康莊大道。

最后,關于很多行業同仁共同談到的對壁掛爐市場的思考,在這里同樣進行了一些總結和歸納,也希望能在諸位共同的努力下,找尋出一條適宜的發展之路。
1、改造市場的潛力巨大,如何從中挖掘出第二次發展的機遇?
2、南方采暖仍是重要方向,三四級城市該怎么布局?三四線市場又該如何下沉?
3、當零冷水技術、冷凝爐技術成為當前主流的技術方向后,下一個先驅技術會走向何處?
4、“碳中和”“碳達峰”的政策風向看似對壁掛爐企業不利好,但是否仍有可以趁勢而上的機遇?
5、在寒冬中的壁掛爐企業,多元化布局能否成為新的出路?
6、留給民族品牌的機會在哪里?還有多少?
7、“壁掛爐+”的思路,甚至更遙遠的氫能應用,會成為拯救市場的最后一根繩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