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中央空調渠道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
發(fā)表于: 來自:暖通家
按照慣例,在《2022年度中國中央空調行業(yè)草根調研報告》的市場調研期間,我們同期開展了關于渠道商在2022年生存狀況的問卷調研活動。在調研工作中,我們直擊終端渠道商在2022年真實的生存狀況,覆蓋了全國除港澳臺3個地區(qū)外的23個省、5個自治區(qū)和4個直轄市的區(qū)域渠道商,并發(fā)放了近300份問卷,問卷對象覆蓋了包括代理商、零售商、工程商和服務商這四種市場中主要的渠道類型。
最終,本次調研共收獲有效問卷231份,匯總收集后,制作成了本文中的相關圖表,以供諸位參考。特別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由于圖中的數據取自調查問卷,在調研過程中,會受到受調研渠道商主觀觀點等各類不可控的因素影響,且數據范圍覆蓋全國,存在各地區(qū)的差異,也可能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的誤差,所以本文的相關分析只作為定性的分析,僅供參考。
在踉踉蹌蹌中曲折前行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2022年,錯綜復雜的外部市場環(huán)境、各地不斷反復的新冠疫情、日益萎靡的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市場需求等一系列因素使得中央空調行業(yè)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在這之中,連接廠家與終端用戶的渠道商自然也無可幸免,面臨著極為艱難的處境,經營壓力與日俱增。銷售情況差、零售市場差、項目回款差,一個“差”字足以概括其2022年的生存狀況。


“活著”成為渠道商最根本的訴求。在本次調研中,有78.4%的渠道商表示銷售情況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了下滑,生存極為不易。與此同時,僅有7.2%的渠道商表示銷售情況對比去年同期實現了增長。除此之外,有14.4%的渠道商表示銷售情況同比持平。大部分渠道商均表示,2022年經歷了多輪疫情的沖擊,生存危機和發(fā)展壓力都在不斷放大。項目端,項目數量下降、項目周期拉長、投資方信心減弱、私人企業(yè)的建設熱情下降,同時受限于資金鏈問題,渠道商的項目承接能力也或多或少出現了問題;零售端,漲價、疫情等因素的疊加下亦承受著很大的挑戰(zhàn)。
庫存水位高,市場調整恐延續(xù)至2023上半年。有將近一半的受訪渠道商表示其2022年的庫存情況同比增加,這樣的比例相較以往的確顯得有些難看。一方面,渠道商的提貨量和對應的返利政策深度綁定,在廠家“漲價函”的催發(fā)下,很多渠道商會在漲價施行之前進行囤貨,囤貨同比增加;另一方面,市場需求的縮水,導致供大于求,庫存高企,而這樣的狀況或將延續(xù)至2023上半年才能逐步得以緩解。

廠家支持力度持續(xù)加大,但遠水難解近渴。信心鼓勵、政策支持、提貨優(yōu)惠、供應鏈協調等等,在受訪渠道商的描述中,2022年各大廠家想方設法不斷加大著對于渠道商的支持力度,給渠道商的生存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但是當前市場更考驗的是渠道商自身的市場應對能力,考驗渠道商自身的軟硬實力。好在,一次次外部環(huán)境的洗禮之下,渠道商們都已認識到“內功”的重要性,紛紛通過各種方式夯實內功,提升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在充滿希望中迎接未來
“寒冬”終將過去。盡管過程坎坷曲折,但是大部分渠道商表示,2022年的中國中央空調行業(yè)依然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比如用戶尤其是高端客戶對于健康認知的加深、舒適性需求愈加受到消費者重視、高質量發(fā)展成為主流趨勢等。因此,對于后續(xù)市場的走向,將近80%的受訪渠道商表示樂觀,認為市場會呈現較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這其中有46.3%的渠道商預判市場將實現上揚,有32.3%的渠道商則認為會平穩(wěn)過渡。究其原因,一是2022年基數偏小這個客觀原因;二是因為疫情防控逐步放開之后,在國家政策的促進之下,營商環(huán)境與投資信心將得到逐步回升,中央空調行業(yè)也將在宏觀環(huán)境的向好趨勢下迎來拐點,逐步走出疫情的陰霾,從而實現良好發(fā)展。
行業(yè)發(fā)展更趨理性。歷經幾十年的發(fā)展,中國中央空調行業(yè)野蠻增長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行業(yè)更趨理性發(fā)展。在市場充分競爭的機制下,無論是廠家還是渠道商,都進入了淘汰賽道。眼下,對于大部分廠商而言,正經歷著短暫的市場“寒冬”,但危和機從來都是共生共存。如何在危機當中尋找契機或許是現階段廠商共同面對的課題。回歸到渠道商本身,打造專業(yè)化、差異化、精細化的運營體系來提升用戶的購買使用體驗,會助推其贏得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未來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但我們仍需注意的是,消費市場的信心修復仍需較長時間,在市場整體下行的大背景之下,低迷態(tài)勢可能還將持續(xù)一段時間。就目前整體市場形勢來看,當前家裝零售及項目市場的低迷或將影響2023上半年的整體走勢。因此在中長期向好的確定性面前,我們仍需時刻關注需求市場與應用領域的形勢變化,以充分的準備迎接行業(yè)的復蘇時刻。但我們也理應相信,雖然當下處于困難期,但是需求在,市場就在,短暫的抑制后會迎來反彈,而能夠承受住壓力留下來的渠道商也將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