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泵應用新高點,江蘇首個糧食烘干產業園投產
發表于: 來自:綠色烘干時訊
作為區域重點項目,江蘇省沿海開發集團投資近4億元建設的重要強鏈補鏈項目——大豐糧食科技產業園和金東臺糧食烘干項目在“三秋”農忙來臨之際全面投產,標志著集團在拓展農業產業鏈、優化農業產業布局,保障糧食安全、推動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其中有一點需要特別關注。據了解,大豐糧食科技產業園項目一期烘干生產線、平房倉投入使用,迎接首批糧食烘干、入庫、加工,今年6月份底開始承擔起省級儲備糧承儲的使命。金東臺糧食烘干項目成為目前全省首個大規模采用空氣源熱泵的糧食烘干產業園。

據了解,該產業園重點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增產與減損并行。數據顯示,我國糧食生產僅“三夏”小麥機收環節減損一個百分點,就可挽回25億斤糧食,相當于新增300萬畝面積的產量。也就是說,減損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增產。
為保障糧食減損增產,省沿海集團聚焦全鏈條多環節開展節糧減損行動。面對糧食易霉變、損耗大的現實問題,依托兩大項目項目,省沿海集團在節糧減損這片“無形良田”上重點解決儲糧難題,重點采用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具體來看,從入庫到出倉,兩大項目具備一大優勢是實現“糧食不落地”。項目規劃之初,便設計糧食不經地面周轉,而是通過輸送線在烘干、倉儲等過程中流轉。特別是傳統的烘干廠收集糧食之后,需要先倒在地上,再用鏟車把糧食鏟進烘干機內,烘干后又經一次鏟車裝車,幾番搬運后,糧食折損率居高不下。而新項目的運轉中,這一損耗大大降低了。
當然,綠色烘糧儲糧成為另一亮點。烘干線采用業內最新技術的空氣能熱泵提供熱能。空氣能熱泵烘干機將空氣作為熱量來源,耗用少量電力就能把從空氣中吸收的低位熱能轉化為高位熱能,能耗比同等規模傳統燃燒供熱降低30%以上。傳統的糧食烘干方法多半是晾曬干燥,對于糧食種植大戶來說,幾百畝的糧食作物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金東臺搭建塔式、廂式兩種烘干器,能夠在綠色環保的同時滿足不同糧食對烘干的需求。
據了解,金東臺糧食烘干項目日烘干糧食達1200噸,可覆蓋周邊稻麥輪作農田6萬多畝,配套21座鋼板倉的倉儲量可達3萬多噸。
“兩處項目在烘干設備的選擇上,都引入了能夠大大減少稻谷爆腰現象的低溫多級緩舒烘干設備,這能夠確保在大米生產環節的整精米率。”項目負責人陸中陽介紹,實現節糧減損的同時,大豐糧食科技產業園項目還摒棄了傳統的磷化氫熏蒸方式,采用氮氣氣調儲糧方式來預防蟲害,減少化學物質的殘留,確保糧食常儲常新。
目前,大豐糧食科技產業園現已基本建成200米駁岸式碼頭和6棟糧食平房倉,2.73萬噸糧食筒倉和日處理1000噸糧食烘干線,實現了智能化程度高、安全保障度高、處理效率高、產成品質量高的優質(原糧)農產品供應,生產工藝技術處于行業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