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66.3億,寧夏銀川發布《銀川市推進冬季清潔取暖項目工作方案》
發表于: 來自:銀川市人民政府
近日,銀川市人民政府發布《銀川市推進冬季清潔取暖項目工作方案》,《方案》顯示,清潔取暖項目總投資66.3億元,其中:中央資金21億元,地方配套及企業、居民自籌45.3億元。在銀川市“2+N”供熱體系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實現銀川市冬季清潔取暖總目標:清潔取暖率,城區、縣城、農村地區均達到100%,農村完成熱源清潔化改造11.7萬戶。城區非節能且具有改造價值的建筑100%完成節能改造,縣城完成90%以上,積極推動既有農房節能改造,形成長期穩定可持續的清潔取暖體系。
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熱則熱要求,采用熱電聯產,太陽能、熱泵、燃氣等供暖技術改造面積5954萬m²。其中市區新增3284萬m²,縣城新增1299萬m²,農村地區新增1371萬m²。實施建筑能效提升項目1516萬m²。其中城區改造356萬m²,實現應改盡改;縣城改造382萬m²,完成率達到90%;農村推進圍護結構節能、被動太陽房改造778萬m²。

以下為方案原文:
銀川市推進冬季清潔取暖項目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根據《關于組織申報2022年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項目的通知》(財辦資環〔2022〕4號)和《財政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資金績效評價辦法〉的通知》(財資環〔2022〕38號)文件的要求,充分發揮中央專項補助資金最大效益,全面推進全市冬季清潔取暖項目實施,促進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和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結合市情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部署,緊密結合銀川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資源稟賦和群眾傳統取暖習慣,按照“政府推動、企業為主、居民可承受”的思路,打造節能減排、清潔高效、長效長治的清潔取暖示范城市。
(二)基本原則
1.清潔替代,安全發展。以實現100%清潔取暖率為目標,在確保民生取暖安全的前提下,統籌熱力供需平衡,單獨或綜合采用各類清潔取暖方式,替代城鎮和鄉村地區的燃煤和排放不達標的燃氣鍋爐供暖方式,減少取暖領域大氣污染物排放。統籌全區優勢資源,優化天然氣、電力、熱力等基礎設施布局;加快建設完備的管網設施保障體系,提高天然氣、電力、余熱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重。堅守安全底線,構建規模合理、安全可靠的熱力供應系統。
2.因地制宜,居民可承受。充分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經濟實力、基礎設施等條件及大氣污染防治要求,科學評估,根據不同區域自身特點,充分考慮居民消費能力,采取適宜的清潔取暖策略,在同等條件下選擇成本最低和污染物排放最少的清潔取暖組合方式,堅決杜絕返煤現象。
3.全面推進,重點先行。綜合考慮大氣污染防治緊迫性、經濟承受能力、工作推進難度等因素,全面統籌推進城市城區、縣城和城鄉結合部、農村三類地區的清潔取暖工作。同一類別地區,經濟條件、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的優先推進。在保障民生取暖安全并兼顧群眾承受能力的情況下,積極完善基礎條件,有序推進清潔取暖工作。
4.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充分調動企業和用戶的積極性,鼓勵各類企業進入清潔取暖領域,強化企業在清潔取暖領域的主體地位。發揮各級政府在清潔取暖中的推動作用,按照國家統籌優化頂層設計、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市政府負總責并制定工作方案,各縣(市)區及基層具體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構建科學高效的政府推動責任體系。
二、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本項目總投資66.3億元,其中:中央資金21億元,地方配套及企業、居民自籌45.3億元。在銀川市“2+N”供熱體系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實現銀川市冬季清潔取暖總目標:清潔取暖率,城區、縣城、農村地區均達到100%,農村完成熱源清潔化改造11.7萬戶。城區非節能且具有改造價值的建筑100%完成節能改造,縣城完成90%以上,積極推動既有農房節能改造,形成長期穩定可持續的清潔取暖體系。
(二)具體目標
1.熱源清潔化。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熱則熱要求,采用熱電聯產,太陽能加、熱泵、燃氣等供暖技術改造面積5954萬m²。其中市區新增3284萬m²,縣城新增1299萬m²,農村地區新增1371萬m²。
2.建筑能效提升。實施建筑能效提升項目1516萬m²。其中城區改造356萬m²,實現應改盡改;縣城改造382萬m²,完成率達到90%;農村推進圍護結構節能、被動太陽房改造778萬m²。
3.空氣質量提升。通過項目實施,鞏固并進一步提升大氣污染治理成果,以顆粒物(PM10、PM2.5)污染防治為重點,協同推進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粉塵等污染物控制。
三、重點任務
(一)充分利用熱電廠余熱資源,進一步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項目。
項目計劃從國能大壩電廠向銀川市供熱,并解決沿途集中安置村莊的供熱問題。該項目城區計劃接帶供熱面積1440萬m²,賀蘭縣和永寧縣縣城新增供暖面積1241萬m²,農村沿線集中安置村莊納入集中供暖面積410萬m²,解決農戶供暖3.4萬戶。
資金來源:中央補助資金2.69億元,不足資金企業自籌。
(二)充分發揮可再生能源優勢,因地制宜推廣可再生能源集中供熱項目。
積極推進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與常規能源耦合供暖,鼓勵在條件適宜的居住及公共建筑推廣太陽能(光伏、光熱)供暖技術、空氣源熱泵、地源熱泵、污水源熱泵供暖技術。全市城區新增可再生能源集中供暖面積484.29萬m²,農村新增可再生能源集中供暖面積119.28萬m²。
資金來源:市區中央補助資金3921.5萬元,農村中央補助資金4629.2萬元,不足資金由縣(市)區人民政府配套和企業自籌。
(三)加強熱網改造和熱力站建設,積極提高現有集中供熱系統供熱能力。
提升管網輸送能力,對西夏區、金鳳區區域內供熱設施進行大溫差改造,改造規模300萬m²。實施靈武市城市北區配套設施提升改造項目,靈武市惠民供熱管網節能改造工程,縣城新增集中供暖面積58萬m²。
資金來源:中央補助資金3400萬元,不足資金由靈武市人民政府配套和企業自籌。
(四)做好燃氣集中供暖調峰和應急儲備。新建燃氣集中供熱、實施燃氣鍋爐低氮改造,進一步提升熱源清潔化水平。
在氣源有保障的情況下,在適用區域利用燃氣建設清潔能源供熱項目,形成多種熱源互補的供熱保障格局。城區新增清潔燃氣集中供熱面積1060萬m²。農村新建燃氣集中熱源2座,天然氣入戶工程一項,累計新增清潔取暖面積13萬m²,解決農村清潔取暖戶數1000戶。
資金來源:中央補助資金955萬元,不足資金由興慶區、賀蘭縣人民政府配套和企業自籌。
(五)在銀川村鎮實施“煤改氣”、“煤改電”雙替代項目,擴大農村非集中供暖區域清潔化改造。
各縣(市)區政府根據實際需求選擇空氣源熱泵熱水機、熱泵熱風機,蓄熱式電供暖設備,直熱式電暖器、電熱炕、燃氣壁掛爐等設備進行煤改電、煤改氣工作。全市新增“煤改電”、“煤改氣”供暖面積659.7萬m²,解決農村清潔取暖共計6.5萬戶。
資金來源:中央補助資金8.6474億元,不足資金由縣(市)區人民政府配套和農戶自籌。
(六)在銀川村鎮積極推廣太陽能+多種能源輔助的供暖模式,打造銀川農村可再生能源供暖示范。
在銀川市農村地區進行太陽能光熱+輔助能源(電直熱、燃氣壁掛爐或熱泵)、太陽能光伏+電供暖(蓄熱或直熱電暖器或熱泵)等技術示范。全市農村新增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積109萬m²,其中解決農村居民清潔取暖共計1.1萬戶。
資金來源:中央補助資金1.5805億元,不足資金由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配套和企業及農戶自籌。
(七)實施賀蘭縣洪廣鎮熱源清潔化改造項目。
賀蘭縣昊陽公司在洪廣鎮的燃煤鍋爐集中供熱改造為燃氣鍋爐集中供熱,暖泉農場燃煤鍋爐集中供熱改造為燃氣鍋爐集中供熱,及暖泉農場十一隊熱源改造。涉及范圍內供暖面積60萬m²。解決農村清潔取暖戶數約5000戶。
資金來源:中央補助資金1950萬元,不足資金由企業自籌。
(八)實施銀川市建筑能效提升項目。
在清潔取暖示范期內進一步推進既有非節能建筑的改造,實施集中供熱系統能效提升改造。在三年項目建設期內銀川市計劃實施建筑能效提升面積1515.7萬m²。其中,城市建筑能效提升改造356.1萬m²,其中建筑節能改造348.8萬m²;縣城建筑能效提升改造381.8萬m²,其中建筑節能改造125.8萬m²;農村地區建筑能效提升改造777.8萬m²,其中建筑節能改造722.8萬m²。
資金來源:中央補助資金6.286億元,不足資金由市、縣(市)區配套和企業自籌。
(九)銀川市清潔取暖能力建設項目。
建立銀川市清潔供暖項目長效實施能力,包括引入專業團隊提供技術咨詢和項目管理支撐,實施技術導則編制,項目實施成效評估宣傳等。建設銀川市清潔取暖管理平臺,整合項目管理、運行維護、動態監管和效果展示等功能,進一步提高全市取暖智能化、數字化水平。
資金來源:中央補助資金3104萬元。
- 下一篇: 工業項目節能優化的4點意見,能做的就能成為能源運營示范服務商
- 上一篇: 國祥提供中央空調系統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