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制冷學會盧智濤:新規范,新方向,新價值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綠色建筑、碳排放等相關話題,不斷被提及。相關行業也不斷圍繞“碳排放”就各自擅長的領域進一步推進落地工作。但由于缺乏硬性標準規范,相關工作實施困難,最終質量也參差不齊。為此住建部發布了《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并被批準為國家標準,規定自2022年4月1日起強制性實施,對此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廣東省制冷學會秘書長盧智濤分享了他的觀點。

廣東省制冷學會秘書長 盧智濤
對于這一規范對市場中現行的暖通系統設計的規范有何影響,盧智濤表示:“該規范對碳排放計算作出要求,顯而易見對暖通系統設計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新規著重對建筑體和圍護結構提出更詳盡的指示,對設備選用的要求也更細致嚴格,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對設計行業和人員的水平提升是更有利的。”
當然,除了對暖通設計的影響外,新規范同樣作用于制造企業的研發、生產,對此盧智濤認為“新規的落地,首當其沖被影響的就是制造企業,這意味著他們在研發和質控方面的投入力度會有所變化,其次是設計行業對人員要求會有所提升,再者計量行業、信息行業會更多地交叉進入暖通行業。從運作方面看,各行業的分工必然會自覺地形成新的運作結構,總的來說行業運作的集成度會越來越高,指標考核必然會要求責權清晰。”
誠然,設備系統升級對于建筑能耗的降低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回避的是研發生產是有周期性的,短期內會存在設備缺位的可能。針對此種現象,盧智濤發表了他的看法:“對于建筑能耗的降低,事實上主要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硬件指的是設備、設計等,而軟件包含了施工水平、運維管理以及社會教育。所以設備只是一部分,并且只能通過技術人員來攻克,同時需要政府和企業做好對這部分人員的評價和資源分配體系,使勞有所得,尤其是基礎研究方面,需要持續的投入。而軟件方面,相對而言有更大的提升空間,可以通過加強施工管理,提升運維水平,加強社會和用戶對這方面工作的認識和認可來實現。”
新規范的實施,對于整個社會來說都是一次新的提升,只是后續能否順利推進、達到預期的結果?盧智濤認為這一疑問,對比來看才更有意義,對此他補充道:“就實施的結果而言,被批準為國標并要求強制執行的,其實都是可以做到的,我們的考核制度是十分有效的,從能不能的角度是相對簡單的。而就實施的過程而言,條例要求較以往有了不少的提升,需要各方都有所改變且通力合作才能達到的。以暖通行業當前的規模以及水平來看,是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本次的新規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本次新規為社會帶來了更好生態價值,而更好的東西就應該值得更高的承認與價值,觀念的改變需要制度實施和社會教育雙管齊下,這樣才可以長期穩定地落實。”
- 下一篇: 必信成功中標漁山一號旅游度假酒店
- 上一篇: 陜西建工集團劉穎:更需要整體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