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熱泵熱水項目現場現“冰墩墩”,低溫不是問題的借口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一位廣東的朋友在2月份發了一則朋友圈,他們在給廣東一個效果不佳的熱泵熱水項目進行設備替換,詫異的發現,在2月份的廣東省,熱泵設備現場居然被凍成了“冰墩墩”。此外,通過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發現在過去的冬季中,浙江、四川等省份中,熱泵變“冰泵泵”的案例并不在少數。
在行業的印象中,商用熱水市場已經是非常成熟的市場,并不會像最近幾年來才新興的采暖市場那般不夠成熟。但是,在過去的2021年冬天中,圍繞工程熱水檢修的售后人員也并不輕松。“冰泵泵”的出現這嚴重影響著甲方的使用,同時也直接影響到整個空氣源熱泵行業在市場端的口碑。空氣源熱泵熱水市場一直以來都認為是整個空氣源熱泵行業中作為成熟的領域,特別是商用熱水市場,以穩健的表現助推整個熱水市場向前發展,這種情況的出現真的非常需要整個行業深思。

廣東某熱泵熱水項目現場,熱泵變成“冰泵泵”
一方面,2021年冬天較冷有一部分關系,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資料顯示,2021/2022年冬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我國共發生10次冷空氣過程,氣溫冷暖起伏較大,整體較常年同期偏冷,全國平均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第八多。由于雨雪過程頻繁,部分地區遭受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而1月至2月,南方地區先后出現7次較大范圍雨雪天氣過程。其中2月1日至22日,南方地區濕冷寡照嚴重,平均氣溫為2009年以來同期最低,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持續低溫雨雪和冰凍寡照天氣對農作物生長不利,對交通、電力也造成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設備本身、安裝以及維保問題是更為重要的原因。在咨詢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空氣源熱泵產品冬季結冰有多種原因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一、熱泵主機翅片換熱器(蒸發器)小了,冷媒蒸發不完全;二、整體配置小,為了達到制熱量冷媒充注量過多,與系統不匹配;三、設計人員在系統考量方面經驗不足,在機器配比選擇有問題,低溫環境制熱量衰減大,無法滿足供水導致水溫上不去以至于機器長時間在低水溫和環境運行,四通閥卡住造成不化霜;四、部分甲方為了低價拿項目,故意機器選型偏小。無法滿足供水導致水溫上不去,機器長時間在低水溫和環境運行。類似情況在氣候環境較好的廣東,這種情況出現較多,結果在2021年出現了不少問題;五、機器設備本身的化霜控制程序存在缺陷,只有定時化霜并沒有智能化霜功能,遇到冬季低溫就會出現不化霜情況。

此外,在安裝以及售后維保端的原因:一、機器安裝的位置比較環境潮濕,通風條件欠佳;二、設備安裝環境灰塵大,然后導致翅片換熱器里面就是那個積灰塵,影響換熱器的換熱效果;三、設備安裝時沒有考慮化霜水排泄問題,主機安裝高度不夠或者沒有足夠的排水空間也最終導致了結冰的情況;四、機器在安裝或者維修過程中,被不專業的維修人員擅自調整,嚴重情況會導致主機電控檢測到的溫度和控制的壓機不是一組的,整個運行邏輯出現混亂。

由此可見,“冰泵泵”出現的原因更多是主觀的問題,熱水作為整個空氣源熱泵行業的根本,歷經這么多年發展依然不能讓人完全放心,這不得不令人唏噓。也由此說明,行業培訓以及廠家培訓依然是一件長期并且極其重要的工作,通過對相關員工以及經銷商進行培訓,以達到更新他們的知識、技能、理念,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以期影響他們的行為,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促進廠商在市場中的發展進步。同時,培訓其實也是一種投資,是對于廠商未來發展潛力的投資。通過這個冬天的一些不僅如此人意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出,對于整個空氣源熱泵行業來看,每個細節都不應該忽視,哪怕是潛意識中的成熟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