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背景下,海林樓宇自控技術的節能之路
發表于: 來自:海林自控
在2020年,我國正式宣布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到峰值,也就是“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就是過去一年里,你聽到無數次的“雙碳”目標。它也被寫進了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碳中和怎么理解?
我們知道,氣候變暖主要是人類燃燒化石燃料,排放CO?等溫室氣體造成的。所以人類就要想辦法抵消產生的CO?,實現宏觀層面的“清零”,或者叫“零排放”,這就是所謂的“碳中和”。
而造就人類現代文明的正是化石能源。
我們家里的燈,用的手機、電腦,都是因為有電才能運行,而發電到目前為止主要就靠燃燒化石燃料;
汽車、輪船、飛機,更是直接把化石燃料作為動力源頭;
不僅如此,我們每天使用的通信網絡,不知不覺間就會因為耗能,給全世界帶來3%的碳排放;
除此以外,蓋樓需要排碳,造紙需要排碳,發展農業、畜牧業都需要排碳,甚至大部分金融資產,也和化石能源形成了綁定關系。
而碳中和意味著,我們要讓所有這些領域都盡量“脫碳”,也就是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碳中和怎么實現?
實現碳中和要做兩件事:一是“減排”,二是“增加碳吸收”。
增加碳吸收需要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而減排則更意味著要“傷筋動骨”。
比如最普遍的化石燃料:煤炭。我國每年燒的煤高達40億噸,其中有三分之二用在了基礎制造業,也就是鋼鐵、水泥、有色金屬等行業。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教授有一個概括,說我國的這種能源消費結構,叫“生產型的能源消費結構”。在這種結構下做減排,難度非常大,因為涉及的都是支柱型產業。它們要變,那對于國民經濟、人們就業,還有基礎設施來說,可就是巨大的挑戰。
而在這其中,建筑業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總量的40%,其中運行階段碳排放為21.1億tce,占全國總碳排放的比重為21.9%;建筑全過程碳排放總量為49.3億tce,占全國總碳排放量的比重為51.3%。
可見,在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過程中,降低建筑能耗和建筑運行能耗非常關鍵。
海林樓宇自控技術的節能之路
海林自控作為一個在暖通自控及樓宇自控領域深耕二十多年的民族企業,生來就帶著“節能”的基因。
海林自控的核心業務從溫控器、自控閥門到DDC、傳感器,HAI平臺及各系統解決方案,通過對樓宇中能源的生產、輸送、消耗以及舒適健康環境一體化控制和調整,可節省高達 30% 的能耗,同時保持舒適的室內環境,營造更綠色的建筑。

先進的HBAC · 樓宇自動化管理平臺,能夠讓樓宇實現高達30%的節能。
得益于設備智能化集中管控以及系統組件和控制過程之間的高效運行。

● 設備集中監視、控制和管理
● 節能降耗
● 延長設備壽命
● 提高環境的舒適度
● 減少人員成本
高效的HEMS · 能源管理系統平臺,為系統的節能控制提供管理依據和改進方案。

● 對電耗(水耗、燃氣、熱能)設備實施全面監測和管理,
● 實現用能的分類、分項、分級采集和統計分析,
● 掌握能耗數據,依據國家有關法規和標準對能源利用狀況做出評價,
● 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
● 為能耗設備的運行人員提供管理依據。
面向未來的智能人居系統,為現代樓宇帶來高達50%的能耗節省。

專業的燈光、窗簾、空調、采暖、新風一體化控制,功能強大的Ace智能控制面板,極簡的無線安裝方式,自由的一鍵情景模式,為區域微環境提供高效、節能、舒適的整體解決方案。
房間溫控器 —創建完美舒適的環境

房間只有在需要時才會制冷或供熱,以減少浪費,海林溫控器可以輕松實現 ,例如精準的溫度感應和時間程序控制,來降低能耗,在任何時間達到期望的溫度。
通過RS-485、LoRa通訊,溫控器可無縫集成到樓宇自控系統中。
高效的新風系統,實現按需通風,可以節約最高 50%-60% 的費用。
得益于精準的溫濕度、空氣質量傳感器和先進的新風控制系統。

自控閥門提升樓宇暖通控制效率,可實現節約能耗 15%。
特別是海林智慧閥,以快速的響應和高精度自動化的調節,減小系統內溫度波動,具有顯著的節能效果。

海林自控運用自控技術及人工智能、云平臺等技術,建立統一的數字化能源管理系統平臺,對建筑內的空調、采暖、新風、熱水、燈光、窗簾及溫度、濕度、空氣質量和能耗,實施監測、控制、分析和管理,創建舒適健康和節能的建筑環境,同時最大限度的實現降低能耗,促進可持續發展。
- 下一篇: 震蕩中前行,多聯機增長20%再創新高
- 上一篇: 三店齊開,日立中央空調開啟龍城虎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