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微觀市場分析【2021上半年中央空調行業報告】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增長33%,單從數字來看,2021上半年中國中央空調市場看上去的確無比光鮮亮麗。疫后穩定的宏觀形勢是中央空調行業迸發活力的基礎。不可否認,在中國中央空調行業的發展歷程中,33%是非常罕見的高增長。但即便如此,我們也無法盲目樂觀,因為33%高增長的背后“水份”不少。


而面對33%的“虛高”增長,我們必須理性面對。首先,時間“水份”不容忽視,相比2020上半年第一季度的停滯,2021上半年是一個完整的半年,因此從時間維度來看,這個同期數據對比本身并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而如果用2021上半年同比2019上半年,10.6%的增幅則顯得相對客觀。其次,行業性的漲價帶來的收入數據“水份”亦不容忽視,因為在同等設備數量下,設備價格的提升必然會帶來銷售收入的增加。其三,廠家大張旗鼓的漲價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費”,導致渠道在漲價之前紛紛提貨,并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后期的市場,而《暖通空調資訊》7月刊所做的《2021上半年中國中央空調行業廠商問卷調查報告》的調查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

因此,雖然33%的整體市場增長率看起來很美,但是我們拋開暗藏的“水份”去分析上半年市場的發展狀況發現,整個市場所釋放出來是信號其實并不樂觀。此外,從宏觀層面而言,國家也釋放了拉動內需的經濟信號,一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并且做出了“動能放緩,平衡性改善”的2021年下半年宏觀經濟展望,表示市場或呈現出投資緩慢修復更趨均衡、制造業溫和修復、基建小幅發力、房地產高位趨降的修復格局。由此,對于中國中央空調行業而言,2021年下半年乃至未來更長的時間內,挑戰將會逐漸大于機遇。
一、整體市場特征分析
三大產業齊頭并進
農牧業異軍突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上半年第一產業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4.3%;第二產業增長14.8%,兩年平均增長6.1%;第三產業增長11.8%,兩年平均增長4.9%。與宏觀經濟發展狀況一致,中央空調行業也呈現出了三大產業齊頭并進的態勢。

農業異軍突起,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民以食為天,雖然第一產業在中國經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一直以來,在中國中央空調行業中,以農林牧漁為代表的第一產業卻很少被提上“臺面”,農業也僅僅是少數“小眾”品牌看得上的領域而已。
不過作為這兩年非常重要的行業增長點,農業引起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諸如格力、麥克維爾、天加、美的暖通與樓宇等品牌,逐漸意識到這個市場所爆發出來的空間蘊藏著巨大的商機,進而投身于這股浪潮之中。只是,在這個領域內,產品需求和格局極其分散,每類產品的需求規模都不大,給企業在產品模塊化設計、柔性化生產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業項目的繁榮為大型冷水機組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隨著宏觀環境的穩定,“新基建”項目市場所形成的投資機會為大型冷水機組帶來了巨大的增量市場,以數據中心、醫療中心、軌道交通、電子廠房為核心載體的工業項目不斷發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填充了因疫情而衍生的市場留白。不過,新老基建的雙重發力也將人們關注的細分行業視野進一步延展,在數據中心、軌道交通等場所的基礎配套設備競爭態勢也日趨加劇,相關場景中央空調的應用標準也越發嚴格。具體來看,隨著我國綠色節能高效理念的不斷拓展,對于工程項目的適配機型也朝著節能化、綠色化方向延伸,不斷提高市場契合度。
商業項目重回軌道,中小項目市場迎來新一波行情。疫情下,中小項目首當其沖,市場投資信心不足帶來的是餐飲娛樂、教育培訓、醫療美容等為代表的中小項目投資大幅減少。

當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隨著商業地產、城鎮化建設回歸,中國的商業市場得到了快速復蘇,與之相關的產業配套項目陸續推進。此外,在國家加大對中小型企業支持力度的背景下,國內市場的投資環境進一步向好。于是,輕型商用空調市場的需求也因此被重新激活,并逐漸獲得持續性的收益,再次煥發活力。
“雙碳”全面落地
高效升級成必然趨勢
全球能源壓力與變暖趨勢下,“碳達峰”“碳中和”正成為全人類的共同命題。從2021年兩會傳遞的消息來看,未來5年將是大力發展節能能源、降低碳排放的開始。作為影響“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關鍵因素之一,占據公共建筑物能耗50%-60%的中央空調系統,其節能降耗顯然已成為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暖通空調領域作為能源消耗的大戶,也需要與時俱進,運用更多的研發技術、安裝技術、控制技術,以此來實現高效節能、綠色低碳的理念。

在國家穩步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壓力下,中央空調空調行業正在經歷著明顯的變化,最直觀的莫過于暖通空調系統向節能低碳、零碳轉變,空調設備能效將會更快速度地提升。種種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倒逼行業進行產品及解決方案迭代升級。2021年上半年,從各品牌陸續上市的新品中可以看到,高效節能的特性正在越來越多的產品中得到體現。同時為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產品也在從越來越多元化的角度來滿足用戶需求,在智能化、舒適性、美觀性、低噪音等方面紛紛發力,進一步激發客戶的購買欲望。


“碳中和”的熱度正持續攀升,在這種情況之下,沒有一家企業,尤其是制造企業,逃得過這股時代洪流。面對波詭云譎的外部市場環境以及全新視角節能減排的內部號召,中央空調行業的產品高效升級之路必將在“十四五”期間開啟新周期。
從建筑配套到行業
配套全場景解決方案蔚然成風
“新基建”暖通解決方案、智慧樓宇整體解決方案、醫療凈化解決方案、電子凈化解決方案、軌道交通解決方案、數據中心解決方案、農業解決方案、廚房解決方案、兒童房解決方案……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不同的行業需求,制定不同的系統解決方案,中國中央空調行業也進入全場景解決方案的階段。
從建筑解決方案到行業解決方案的背后,一方面是市場需求和企業自身發展需要的雙重推動,另一方面則反映了一個制造企業在產品技術上的方案解決能力。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解決方案的升維。從比拼產品、比拼系統,再到比拼全場景的解決方案,不僅反映了企業的綜合能力在不斷提升,同時企業比拼的維度也在不斷升華,而解決方案恰恰也最能體現企業的能力。在市場多樣化需求的催化下,更多的企業希望在精準挖掘到用戶需求痛點的同時,以場景化的解決方案直擊用戶需求,以實現經營的增量。
與此同時,各大企業也將自己的業務范疇按照行業細分,以便更精細、更專業地為行業提供服務。以美的暖通與樓宇為例,在2020年底更名之后,主要聚焦房地產開發、基礎建設、公共事業、商業服務、工農生產為代表的五大行業,提供專業化解決方案。當然,全場景解決方案的新征途,也需要企業對產品體系的布局更加完整、產品線更加豐富,在細分領域的布局也要逐漸由“全”到“細”,才能從細分領域攻占多元化發展下的新一輪增量市場。
“滯留”需求全面釋放
水機氟機“兩分天下”
可以明顯感覺到,相較之前,各個項目的推進進度在2021上半年明顯加速,一方面是2020年停滯和積累的項目在2021年上半年相繼開始發貨;另一方面是新基建的拉動,以及農林牧副漁等增量市場的活躍,帶來了項目數量的增長;第三是家裝零售市場的復蘇反彈同樣也釋放了大量的終端需求,樓盤的集中性交付、裝修公司將目光投向期房市場等等利好都帶動了家裝零售市場的“繁榮”;第四是廠商對下半年懷有不確定性的預感使然,所以在上半年紛紛發力。但是在振幅上,水機在上半年所表現出來的形勢相比于氟機則要平緩很多。

上半年大量的項目需求大多集中在“新基建”、生物制藥、電子廠房、醫院等方面。不過,盡管眾多壓制性需求得到充分釋放,項目數量多、項目金額大,但是利潤情況不樂觀、實際落地不理想,也成為了2021上半年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同時,5月份之后市場進程逐漸放緩,最明顯的就是訂單量下滑,市場逐漸出現了“疲軟”的狀態。事實上,從以冷水機產品為主的部分品牌上半年數據來看,大部分品牌并沒有出現太多過于驚人的數字,權重品牌在上半年也大都僅僅是20%左右的增長。
從產品屬性來,因為氟系統屬于標準化產品,而水機大多是非標產品,相較于水機,以多聯機為代表的氟系統產品也被稱之為渠道型產品,制造企業在銷售方式上也大都采用的是代理制,所以在價格趨勢相對明朗的階段,大部分代理商會選擇在漲價前大量囤貨。從這個角度來看,上半年市場氟機兩倍于水機的增幅顯然并非常態,其中的“水份”很多,行業的渠道庫存平均水位也處于較高水平,工廠出貨數據遠遠優于終端實際情況。相反,冷水機產品的市場數據相比之下則更能反映出市場的真實寫照。
訂單優于發貨
供貨速度和利潤率考驗廠商經營能力
對于訂單這個關鍵詞而言,2021上半年最大的特點是數量大,以及趕工忙。訂單的積累和集中性爆發,對于制造廠家原材料的儲備和供貨速度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也因此造成了2021上半年訂單遠遠好于發貨的情況。對于制造廠家而言,在訂單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之下,缺貨、利潤率等問題漸漸凸顯出來。
缺貨的背后是供不應求。當然,造成缺貨的背后也并非沒有客觀原因存在,首先,隨著原材料價格的飛漲,制造廠家為求利潤幾度調價,與此同時,渠道商也不得不在漲價前加大囤貨力度,渠道和用戶端心態的變化,使其開始提前“消費”,也造成了制造廠家“供不應求”的局面。其次,當原材料價格偏離正常水準,在原材料供應商無法供貨的情況下,也存在部分制造廠家“惜售”的情況,以缺貨為由推遲交貨,觀望市場動向和原材料的漲跌態勢。就此而言,在一定程度上眼下的缺貨更像是原材料漲價背景下頗具“時效性”的虛假繁榮,正在大量釋放的需求或許只是“曇花一現”,并不具備很強的可持續性。
利潤率持續下滑,制造企業盈利能力堪憂。2021上半年大宗商品價格一路飛漲,且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一路向下游傳導,成本的居高不下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營壓力,把不少企業的利潤逼到了臨界位置,甚至是臨界點之下。面對這波原材料價格劇增,雖然制造企業可以通過其它一些辦法實現節流,消化掉一部分因此而提升的成本,但從行業各企業和經銷商的反饋來看,在原材料價格一直維持高位的情況下,漲價已成為各制造企業的共同選擇。在2020下半年接近年底時,不少制造企業因為“扛不住壓力”,已經調整過一次價格,幅度在10%左右。在2021上半年大宗原材料價格持續再創新高的情況下,絕大多數制造企業再次紛紛上調產品價格。
同樣,經營的壓力也被傳導至經銷商身上。而對于經銷商而言,除了設備漲價,更多的是安裝成本、人員成本、輔材成本等全方面上漲,經銷商的毛利進一步被壓縮。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在面對市場競爭時,中小品牌往往以價格優勢作為發力點,一旦漲價幅度大于頭部品牌,價格優勢不復存在,經銷商的經營壓力會更大。
因此,從市場反饋的情況來看,中小品牌漲價的渠道阻力非常大。
二、渠道格局分析
工程渠道:從搶增量到關注存量,工程商的拐點已至
中國中央空調行業在經歷了十幾年的高速發展之后,建筑物基本上處于需求飽和狀態,同時市場固定,各環節的競爭更加激烈。目前,市場已進入到洗牌階段,增量市場也已進入競爭激烈的搏殺階段,如何應對行業從“增量時代”進入到了“存量時代”,已經成為行業從業者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好在,部分工程商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不再一味地只關注增量市場,而是將目光逐漸轉向存量市場。存量市場龐大的空間,可以給工程商提供越來越多的機會。
建筑飽和后,解決建筑物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清潔智慧能源及儲能應用、節能改造及運維與設施管理,提升建筑物周期品質,將成為下一階段的重要任務。對于工程商而言,在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材料、人工成本不斷增加,總包“卡殼”等因素造成利潤降低甚至項目停滯壞賬的種種現象下,顯然已經走到了轉型的十字路口。此時,存量市場顯然是工程商競賽的一條新賽道。
眾所周知,制冷空調設備的使用周期大約是15-20年,所以,設備使用壽命到期后延伸出來的節能改造和二次更新市場有很大的空間,它們有著大量的設備管理需求和智慧化運維需求,同時也有大量的節能改造需求和二次更新的需求。而在此過程中,存量市場的賽道不僅被不斷拓寬,甚至展現出驚人的潛力。
新的市場環境意味著市場中蘊藏著新的機遇,但同時也難免會有新的挑戰。對于工程商而言,在存量市場環境下,對于工程商本身的實力要求更為嚴格。從前端設計、到產品匹配、再到過程施工、后續的運營維護以及托管等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業務,對于能力、資質的要求也同樣頗高,從公司的組織架構搭建、資質匹配、不同階段服務人員的專業度培訓等等方面的實力都更加嚴格。所以,對于工程商來說,存量時代如何找對風口,選對好賽道,變得尤為重要。
零售渠道:大健康從概念到全面落地,零售市場全新升級
著名文學家愛默生有一句經典言論,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去年爆發的新冠疫情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疫情不止是讓公眾的健康意識從身體到心理來了一次徹底“刷新”,某種程度上,疫情成了催化劑,對每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都提出了嚴肅拷問。在中央空調領域,如果此前“大健康”還只是停留在概念上,那么在2021上半年,則更多地進入了落地階段,各類以“健康智能生活館、健康人居環境體驗廳”為標識的家裝零售門店紛紛落地。在家裝零售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觀念轉變的現實下,種種跡象表明,中國中央空調行業正在向“大健康”方向狂奔。
疫情,一度讓中央空調行業深陷泥沼,工廠停工停產、材料供應短缺、員工難以返崗,尤其是疫情期間關于中央空調開啟是否會對室內環境安全造成影響的爭論,盡管未能有最終定調,但政府呼吁公共場所禁止打開中央空調是對行業的明顯唱衰。雖說政府對已安裝的中央空調系統不置可否,但卻又對凈化空調有著迫切的需求,以滿足日趨沉重的抗疫凈化設備需求壓力。中央空調不得不在有限的產能下,盡可能生產負壓病房急需的屋頂機等設備,中央空調行業健康升級的序幕也就此拉開。雖然中央空調行業的健康升級之路,在起步階段就略顯被動,由疫情而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大健康”已然上升為中國中央空調行業發展的主旋律之一,并且就目前的趨勢而言,這股風潮在短時間內不會過期,而家裝零售渠道和用戶在健康領域的認知也借此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并且具備很強大的成長性。

- 下一篇: 泰恩特服務上海市光環新網嘉定綠色云計算基地
- 上一篇: 2021上半年相關產業政策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