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森自控發布可持續發展承諾,為打造健康、可持續地球的愿景加速
發表于: 來自:江森自控
近日,全球智慧和可持續建筑領導者江森自控,宣布了全新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承諾、基于有科學依據的凈零碳目標,力爭在未來20年通過各項努力打造一個更健康、更可持續的地球。江森自控OpenBlue技術和創新成果將作為驅動力量,推進公司和客戶的減排進程,并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優化建筑的可持續性。
江森自控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喬治·奧利弗(George Oliver)表示:可持續發展是公司業務發展的核心,也是江森自控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此次發布的聲明是我們對研發最佳氣候解決方案承諾的進一步佐證,我們的OpenBlue解決方案將助力客戶簡化建筑運營并提升能源效率,幫助客戶實現環保目標。未來,我們將繼續推進可持續發展,并將此作為公司、我們的客戶和供應商的首要任務。此外,我們還制定了振奮人心的未來目標,努力降低碳排放。
新ESG承諾
隨著新承諾的發布,江森自控將能夠提供可量化的工作交付,減少碳排放,推進以改善氣候為驅動的各項創新,與客戶和供應商合作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并對OpenBlue健康建筑的三大關鍵支柱——健康人類、健康場所、健康地球帶來積極影響。新承諾涵蓋以下方面:
環境可持續發展承諾
基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提出的全球溫升不超過1.5攝氏度的目標,設定有科學依據的減排目標
在2030年前,將江森自控的運營排放量減少55%,為客戶減少16%的排放量
在2040年前實現凈零碳排放,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零排放目標和企業雄心助力1.5℃限溫目標行動保持同步
將氣候相關產品創新的研發投入占比提升至75%,持續研發可持續產品和服務
至2040年實現全球可再生能源電的100%使用
客戶和供應鏈承諾
到2030年,借助江森自控OpenBlue數字化產品和服務,推動客戶將年度碳排放減少一倍
建立供應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由供應商群體及一級供應商組成,通過OpenBlue數字化工具的相關培訓,為供應商提供可持續發展最佳模范,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在供應商績效評估指標中加入可持續發展指標,并優先考慮與可持續發展評級優異的供應商合作
社會和公司治理可持續發展承諾
計劃五年內將全球女性領導者和美國少數族裔領導者的代表人數增加一倍
與美國傳統黑人學院和大學( HBCUs)合作啟動一項教育行動計劃,培養下一代多元化可持續建筑行業領導者
將可持續發展和多元化目標納入高級領導層的績效評估體系,評估結果直接與高管薪酬掛鉤,從而推動問責制
啟動針對發展中市場的專項計劃,增加江森自控在女性和少數族裔企業的支出
江森自控副總裁兼首席可持續發展、政府和監管事務官Katie McGinty表示:我們將在這些承諾的推動下加快促成積極的改變,助力打造健康地球。我們堅信,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自身的宏偉目標,而且能夠借助自身獨有的優勢,助力客戶和供應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們非常高興能夠進一步發揮自身的作用,持續推動創新,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加速實現各項目標,推動實現‘更健康人類、更健康場所、更健康地球’的承諾。
OpenBlue對客戶可持續發展計劃的支持
江森自控始終致力于通過OpenBlue平臺支持客戶推進可持續發展和二氧化碳減排努力。OpenBlue Enterprise Manager能夠助力實現高達30%的建筑能耗節約,并相應減少碳排放。值得注意的是,最近OpenBlue平臺在一個案例的實際使用中,僅在短短30天內就為客戶節約了超過10萬美元的使用成本。OpenBlue平臺借助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對能源消耗和需求進行實時監控、基準測試和分析。同時,客戶還可以借助該平臺生成室內環境質量報告,從而獲得與健康建筑相關的認證。
通過教育行動計劃培養建筑領域的
多元化人才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領導者
建筑的設計、管理和維護方式能夠對居住者產生重大的環境和社會影響。因此,江森自控計劃與美國傳統黑人學院和大學( HBCUs)合作,制定并實施一項教育行動計劃,為美國傳統黑人學院和大學及全球部分高校中的1000多名可持續發展倡導者提供環境可持續發展、能源公平、健康建筑實踐和建筑脫碳解決方案領域的培訓及教育支持。此外,江森自控位于全球的9個OpenBlue創新中心將為這些學生提供數字化工具應用方面的支持,以期改善新建筑和現有建筑。
作為建筑行業的領導者,江森自控135年來一直走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沿,在氣候領導力方面位列CDP全球評級的前12%行列*,并榮登Corporate Knights“全球最佳可持續發展企業百強”榜單。近期,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喬治·奧利弗(George Oliver)被任命為美國商業圓桌會議旗下能源與環境委員會主席*,并將致力于推進環境保護與可持續性能源最大化利用的相關政策。江森自控正在采取重大措施,大幅改善業務運營對環境的影響,同時為客戶及下一代提供旨在減少能源消耗、節約資源與打造健康、凈零碳社區的可行性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