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日本紀錄片導演探訪中國產值暴漲企業
發表于: 來自:和之夢
后疫情時代
前言
拍《后疫情時代》這件事,在亮叔心里憋了幾個月。
那時《好久不見,武漢》上線后,記者問亮叔「接下來的拍攝計劃?」。
「接下來的拍攝計劃...還沒有。稍微有的話,就是后疫情時代。通過這次疫情,中國開發了新的技術,新的企業出來了,這種后疫情的時代,我們想拍。應該是完全新的時代」,他說。

后疫情時代

這次拍攝,節目組走訪了多個城市,有蘇州、杭州、北京、金華義烏、南京、武漢等,探訪這些城市的企業和個人,在“后疫情時代”這個節點上,都做了什么樣的探索和應對。



比如在蘇州,你會在路上看到自動駕駛巴士。蘇州也是中國首個允許自動駕駛巴士,在公路上常態化運營的城市。



離蘇州不遠的杭州,阿里巴巴利用無人物流的方式,讓菜鳥物流的分揀和配送,進入更簡單、更高效的時代。



回到南京,有這么一家研發并銷售凈化空調設備的公司——天加。
他們的核心技術,是連小到0.0001毫米的微塵,都能將其過濾掉的技術。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就相當于整個太平洋里,最后過濾到只剩7條魚。



不過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技術革新,還有人。從義烏直播村回來后,亮叔感嘆:
「全國鄉鎮想發財賺錢的人,都開始學直播、短視頻、抖音、快手、短視頻培訓班。他們都是很普通的大叔,不一定是美女,那些沒有學習過網絡的人,也都聚集在那里。
基本上大部分人會失敗,但他們只看成功的人,比如說‘你看,這個是哪里的誰誰,做了什么什么生意,賺了幾百萬’。這種情況中國才有,日本不可能。」



從個人到公司,超強的組織能力,是他們絕地反擊的關鍵。
聯想的武漢工廠,也是聯想在全世界最大的自有工廠,現有1萬3千員工,目前為止“0感染”。如今他們的平板電腦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翻了一倍。


不過在疫情緩解之初,工廠卻面臨著招工難的困境,不能開工,就意味著損失。
他們如何突圍,在武漢封城的情況下,始終保持員工零感染,并實現了銷售額的飆升?


后疫情時代,不是疫情過去后的時代,走到現在的我們,是接納它可能長期存在的前提下,做好和它共存的準備。
而這過程中的“奇跡”,就像亮叔在片中結尾回復他朋友所說的話一樣,“中國能夠同時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是對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決不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


帶著這個視角,再來看《后疫情時代》這部片,相信你也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無論是面對個人還是事業上的困境,真正能夠支撐我們的,都是那一口不消散的真氣。
最后分享一句約翰·列儂的話:
“所有事,到最后都會是好事。如果還不是,那它還沒到最后。”
過去未去,未來已來。
- 下一篇: 生活的煙火氣 從安心廚房里端出去
- 上一篇: 原創:渠道精細化布局!三菱重工海爾廣西柳州店盛大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