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有效投資,倉儲冷鏈物流等11方面成重點
發表于: 來自:新京報
近日,由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7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 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的意見》。7月13日,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負責人就《意見》有關情況答記者問,除了介紹相關背景情況外,負責人指出,加快高標準農田、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現代農業園區等11個方面,為“三農”補短板的重點領域。
一季度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降幅13.8%
在回答記者問環節,負責人談及《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時提到,受宏觀環境變化等多種因素影響,2015年以來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年下滑。去年以來,更是一改以往“領跑”態勢,投資增速持續下降,甚至出現了連續8個月的負增長,全年增速只有0.6%,明顯低于第二三產業。
而在今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農村投資造成了較大沖擊,一季度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降幅13.8%,其中占比最大的民間投資同比下降16.9%,后續跌幅雖然逐步收窄,但下降趨勢仍未得到根本遏制。這個勢頭持續下去,與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的要求不適應,與補上全面小康“三農”突出短板的任務不匹配,與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要求不相稱。
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負責人提到,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給農業農村帶來意想不到的沖擊。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副食品供給、穩住農業基本盤,必須切實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這也是當前穩投資、擴內需的重要內容。
三農補短板重點圍繞11個方面
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指出,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農業農村建設還存在明顯的薄弱環節。
在答記者問過程中,負責人特別提到,農業生產基礎支撐還不牢固,低產田還有4億畝、占到耕地面積的22%;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還不高,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值之比僅為2.3:1,而發達國家普遍在4:1以上,分揀、倉儲、烘干、保鮮、包裝等設施明顯不足,水果、蔬菜等產后損耗率高達20%;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農村道路、供水和污水處理、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欠賬較多,82.6%的村生活污水未得到集中處理,30%以上的農戶沒有普及衛生廁所,水沖廁所比例更低。補上這些短板,亟需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建設力度。
因此,圍繞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領域突出短板,《意見》著重提出要加快高標準農田、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現代農業園區、動植物保護、沿?,F代漁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供水保障、鄉鎮污水處理、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農村公路、農村電網等11個方面的農業農村重大工程項目建設。
另一方面,在營造良好投資環境上,農業農村部與自然資源部已聯合下發了關于設施農業用地管理的通知,與生態環保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生豬規模養殖環評管理工作的通知。著眼于積極引導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意見》進一步明確要求各地區制定出臺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指導意見,落實好中央出臺的各項促進農業農村投資政策,增強社會資本投資信心。同時,要求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加快實施一批PPP項目,支持發行公司信用債券,加大農業企業在公開市場股票發行支持力度。
- 下一篇: 北京發布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 上一篇: 空調能效“最嚴”新國標 定頻變頻標準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