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億院士為大家解答疫情期間的熱點問題
發表于: 來自:今日頭條
近日,有媒體邀請江億院士參與預防新冠病毒傳播的科普問答,為大家解答疫情期間的熱點問題。
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集中空調該怎么正確使用?
我國的集中空調有3種形式:全空氣方式,風機盤管方式和多聯機方式。后兩種方式實質上是每個空間都有單獨的末端,獨立的空氣循環,不存在不同空間之間的空氣摻混和互相感染。除非在很少數情況,一個末端為兩個以上房間送風,這才有可能存在這兩個房間相互感染的問題。及時發現這種問題,如有必要停用其中的一個房間。
而全空氣系統一般用于大空間(如超市、機場、高鐵車站等)的人員聚集區域和一些高檔辦公樓,餐館、卡拉OK廳等。對于大空間人員聚集區,是人員聚集的問題,空調并不會增加相互感染的可能。為了降低相互感染的可能,通過開門、開窗、加大自然通風換氣,同時關閉空調系統中的回風,通過開大新風閥,關閉回風閥,開啟排風機等措施,盡可能加大新風,減少循環的空氣,這樣能夠適當改善人員聚集區域的交差感染風險,但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關鍵還是通過各種管理措施,盡可能減少人員聚集現象。
只有對于采用變風量方式的高檔寫字樓、餐館、卡拉OK廳等,如果保持原來的空調運行方式,存在同一空調系統下不同房間人員的交差感染問題。對這些房間盡可能采用大開外窗,加大自然通風,同時盡可能關閉回風閥,開始全新風運行。但對于一些沒有外窗的房間,很難實現大的新風換氣,這就要靠嚴格管理、防治可能的感染人群進入,否則,沒有辦法,應該停用。
2、這幾天新聞報道新冠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請問江院士到底什么是氣溶膠?網友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應該如何做好防護?
氣溶膠實際上指在空氣中漂浮的固態或液態顆粒物。我們見到的霧霾,實際也是空氣中的氣溶膠。病毒依附在其宿主上,宿主會懸浮在空氣中,與空氣一起運行,擴散。
一般來說,只有從感染者呼出的氣體或其他方式與感染者緊密接觸的氣體中的氣溶膠才有可能感染他人。而這些氣體會很快被稀釋,當稀釋到一定程度后,其中有病毒的氣溶膠已經非常少,這就不再有感染他人的危險。所以關鍵是有效的稀釋,換句話說,就是有更多的沒有和病人接觸的空氣與其混合,使帶有病毒的氣溶膠被充分稀釋。打一個不十分確切的比方,從某位女士身邊經過,可能會聞到香水味,但走過后很快就聞不到了,這就是帶有香水的氣溶膠被稀釋了。如果把這位女士換做一位感染者,當你處在能夠聞到香水味的位置,很可能會通過氣溶膠被感染,而如果空氣被稀釋,聞不到了,被感染的幾率就非常小了。
3、空氣中是否會帶有病毒?還能開窗通風嗎?
室外的空氣量極大,所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除非緊挨著傳染病房的排風口),這些空氣已被充分稀釋,不會再有問題。所以完全應該放心地開大窗戶通風,除非是香港那種“握手房”,打開窗戶可以和對過建筑中的人握手,這種情況下另說。還是前面那個例子,咱們誰曾經開窗聞到過窗外飄來的香水味?
4、返程復工需要乘坐火車、地鐵等公共交通,病毒是否存在通過空調傳播的風險?有什么注意事項?
這是非常有可能的。一定盡可能:1)嚴查管控,防治潛在感染者混入;2)盡可能避免擁擠現象,保持距離。這主要是防治飛沫傳染(直接噴濺,如說話,飛沫可噴出2m,噴嚏、飛沫可飛出5m以上)。而且說話和噴嚏這兩種情況都是以射流形式噴出氣體,與周邊空氣摻混的程度就低,也就是說幾米外遇到的氣體仍可以是具有較高濃度的感染者噴出的氣體,此時被感染的幾率非常高。戴口罩是減少這種交差感染的非常有效的措施。不僅是防治被感染,更重要的是減少感染者通過說話和噴嚏直接以射流形式噴出的帶有病毒的氣體的可能性。因此在現在的情況下戴上口罩應作為一種社會公德,減少自己可能對他人的危害。
5、這兩天全國大部分地區可能有降雪天氣,會對病毒傳播有什么影響嗎?
沒什么關系,本來大氣中就沒有什么可感染他人的新冠病毒。
6、您覺得新冠肺炎疫情接下來可能如何發展?
經過連續兩周的嚴格管控,在這2周內出現人傳人的案例應該大規模減少,所以只要繼續加強管控,再堅持一兩周,除了湖北,其他地區就不應再有問題,瘟疫即將被戰勝。但我們不可掉以輕心,在復工返城時疏忽,導致前功盡棄。
- 下一篇: 繼馳援黃岡后, MULTIPURE美而浦凈水器再赴湖北鄂州醫院
- 上一篇: i傳媒攜手森德防疫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