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能源多能互補 南方實現集中供熱有了新思路
發表于: 來自:環保在線
一直以來,北方冬季取暖以燃煤為主,會造成大面積、長時間霧霾天氣,尤以京津冀地區、汾渭平原地區突出,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近年來,我國在推進清潔取暖下了不少功夫。
數據統計,為落實北方清潔取暖工作,2017~2018年,中央財政獎補資金合計達199.2億元,2019年,中央財政獎補資金達152億元,北方清潔取暖試點城市擴大到43個。在此推動下,清潔取暖率達55%,在今年和明年還要完成15%的新增目標。
北方清潔取暖取得較顯著成效,那么南方到底要不要進行清潔供熱呢?
在2019年初的會議中,全國政協常委、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呼吁出臺相關政策,引導部分南方地區城市試點推行清潔集中供暖,并建議優先在新建的公建單位和大型公共設施、高檔居民社區和工業園區推行。
尤其是長江沿岸地區百姓對于冬季供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涉及到14個省(直轄市),約1.5億城鎮人口,南方的清潔取暖增量較大。
去年年末,湖南集中供暖登上熱搜榜,開啟了南方供暖的新時代。據了解,早在2016年,湖南就計劃優先發展長沙、株洲、湘潭、岳陽、常德5個市的地熱能開發利用,2017年,長沙湘江新區約300萬平方米商務及住宅建筑開啟供熱服務,截止目前,開通集中供暖服務的已經有7個樓盤。
除此之外,安徽合肥集中供暖的小區已達到189個,小區居民11.5萬戶,供熱面積2500萬平方米;江蘇揚州也加大供熱管網建設力度;南京的江北新區計劃2020年初江北市民中心和服貿大廈等公共建筑正式集中供暖……
清潔能源的集中供熱制冷應用能很好地解決現有熱源數量過少,南方供暖具有供暖期短,熱負荷小,負荷波動大的特點,因此不能照搬北方城市或其他南方城市集中供熱方式。且必須充分結合自身地區的氣候特點、資源稟賦、建筑特性等因素因地制宜。
南方清潔供熱可以采取什么方式呢?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清潔能源技術得到了迅猛發展,其中清潔能源多能互補等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為南方集中供熱提供了思路。對此,國家有政策明確要求,根據地區資源條件和能源供應狀況,除電廠余熱和工業廢熱外,清潔能源多能互補熱源主要有江水源熱泵、污水源熱泵、天然氣集中能源站等。
“北方取暖靠暖氣,南方取暖全靠抖”,即使有了一身正氣,但年年如此也著實扛不住,每逢冬季,南方人對北方的暖氣除了感興趣,更多的是羨慕。有了清潔取暖方式和多地的集中供熱實踐,看來距離南方結束“取暖靠抖”的日子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