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綠色建筑實施面積已突破2億平方米
發表于: 來自:紅星新聞
“BIM+”建造新模式、綠色建筑+、碳達峰與碳中和……這些“高大上”“前沿”詞匯頻繁出現在首屆川渝住房城鄉建設博覽會。
6月24日,首屆川渝住房城鄉建設博覽會舉辦了川渝數智城市BIM/CIM高峰論壇和川渝綠色建筑大會暨第六屆四川省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圍繞“BIM+”建造新模式項目實踐、國內外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的最新科技成果等重點領域開展學術交流。成都綠色建筑推進如何?對成都生態環境保護又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紅星新聞記者探訪了成都政府展區住建局展館。
區域全覆蓋、項目全覆蓋
全市范圍全面推進綠色建筑
據成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綠色建筑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落實住建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和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途徑,目前,成都市按照“區域全覆蓋、項目全覆蓋”要求在全市范圍全面推進綠色建筑。
建筑節能方面,新建建筑100%執行建筑節能要求,執行標準自2018年起由不低于50%全面提升至不低于65%。
綠色建筑方面,全市民用建筑、工業建筑項目分別自2015年和2017年起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并依據項目性質、規模、高度對應執行不同星級要求,截至2021年上半年,成都全市綠色建筑實施面積已突破2億平方米,264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形成了天府國際機場、新川園區等片區化成果。
既有建筑改造方面,累計完成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約243萬平方米,并結合城市有機更新、老舊院落改造等批量實施既有居住建筑綠色化改造。
該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成都市將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領,以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為發展導向,以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結合“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全面深入推進綠色建筑,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建設、綠色生活,構建綠色社區聚落,完善綠色城市體系,創造綠色應用場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能耗
綠色建筑節能又環保
綠色建筑不同星級要求有什么不同?綠色建筑能否真正實現減排、節能?來看看這些“真”綠色建筑。
據成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位于天府新區鹿溪智谷區域的獨角獸島,全域按照二星級標準建設,主樓按三星級標準建設。項目建設智慧能源中心站,采用“地源熱泵+冷水機組+燃氣鍋爐+冷熱電三聯供”的技術形式,向全島商業、辦公、酒店、單元式辦公及住宅等所有建筑集中供冷供熱,總供能面積暫定約94.74萬平方米。預計每年可節約標煤3283.74噸,減排二氧化碳8009.04噸,減排二氧化硫54.18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51.23噸,減少煙塵排放31.52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