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銅川市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著力打造“銅川范式”
發表于: 來自:銅川生態環境
在2019年被列為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后,銅川市積極探索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銅川范式”,冬季清潔取暖工作階段性成效凸顯。
銅川在歷史上曾被稱為“衛星上看不到的城市”,經過多年治理,空氣質量有了顯著改善,但冬季取暖污染物排放仍高達大氣污染總量的三分之一。我市的冬季清潔取暖主要存在天然氣供應能力不足、集中供熱覆蓋比例低、學校供暖問題突出、散煤綜合治理難度大等突出問題。在被列為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后,市委、市政府抓住這一難得機遇,高度重視,高位推動,堅持因地制宜原則,組織專家團隊編制了《銅川市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實施方案》《銅川市冬季清潔取暖試點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等富有銅川特色的一系列制度,以生態環境部“一市一策”跟蹤研究成果為決策支撐,按照“一區一策、一鎮一策、一村一策、一校一策”的方案精準推進,積極探索符合銅川市情、居民可承受、效果可持續的冬季清潔取暖方式,努力通過試點工作為其他地區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
一是在既有建筑效能提升方面,針對銅川北市區老舊小區多、供暖設施配套不到位的具體情況,結合城市更新,實施老舊小區外墻樓頂保暖工程,同時對住戶門窗進行更新,本著既要“好看”更要“好用”、既要“面子”更要“里子”的原則,對王益區育才小區、老政府家屬院等一大批老舊小區及29個公共機構進行保溫改造,共完成投資1.46億元,涉及面積50萬平方米,涉及人口4151戶。改造后小區供熱效能提升了30%到50%,室內溫度提高了3到4度,住戶體感舒適,群眾紛紛給予好評,稱保暖工程是一項真正的“暖心工程”。目前,該工作即將在全市全面完成。二是在天然氣通達工程方面,把此項工作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以農村氣化進程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步伐。對天然氣主管網鋪設由財政給予40%的獎補,對天然氣入戶每戶給予3000元獎補,清潔取暖試點工作開展兩年來,新敷設天然氣中壓管網204公里,完成32個村鎮天然氣入戶工程,惠及群眾8663戶。同時,實施天然氣供氣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儲氣能力,對投資1.5億元的5000水立方LNG應急調峰站財政獎補20%,用以解決銅川冬季“氣荒”問題。三是全市學校試點先行,引領帶動全市清潔取暖工作順利開展。全面推進熱源清潔化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在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整體完成了清潔取暖綜合改造,在提高能效的同時保障供暖品質,有效降低清潔取暖成本,打造舒適、高效、節約的冬季清潔取暖宣教基地,全部解決了全市無清潔取暖的26所中小學學校冬季清潔取暖問題。四是支持全市大型公共建筑供熱,完成了銅川劇院、工人文化宮、銅川博物館、銅川體育館、市書畫公園柳公權館和范寬館、市中心血站、市醫院、市人社局辦公樓等一批大型建筑集中供熱,供熱總面積達89.24萬平方米。五是在散煤治理方面,出臺散煤治理實施方案,完善治理體系,共計完成散煤治理85242戶,其中,煤改電72913戶,煤改氣4688戶,潔凈煤6978戶,生物質663戶,還解決了4802戶移民搬遷貧困戶取暖問題,全市城區清潔取暖率100%完成了年度居民清潔能源替代改造任務的階段目標。制定《銅川市冬季清潔取暖補貼試行辦法》,財政兜底,完善規范化管理和獎補政策,全面建立居民可承受和低收入群體冬季清潔取暖長效機制,對城鎮低收入群體和農村清潔取暖用戶實施補貼政策,提高標準,全市7萬戶居民每戶散煤治理補貼由1000元提高到3000元。
銅川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開展兩年來,工作推進有序有力,共實施熱源清潔化改造、既有建筑能效提升、能力提升三大類項目,完成投資8.9億元。在被列為試點城市后的第一個采暖季,我市采暖季空氣質量明顯改善,PM10濃度同比下降11.8%,PM2.5濃度同比下降10.8%,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列關中五市第二位,全面完成了國家下達的秋冬季空氣質量指標任務。受財政部委托,財政部陜西監管局考核組對銅川市2019年度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進行績效評價,我市總體得分93.27份,評價等級為優秀。在第二個采暖季,我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居關中五市第一,綜合指數位列汾渭平原11個地市第一,重點污染源自行監測聯網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