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的暖通市場之危,怎么破?
發表于: 來自:品匯暖通
前不久(3月21日),小胖在線上做了一節公開課《疫情期間如何做好內功修煉》引起了很多暖通同仁的共鳴。特別靈魂四問直指零售經銷商軟肋。
如果你的業績腰斬了,你還活的下來嗎?如果你的銷冠前三名都辭職了,你還頂得住嗎?如果今年漲價10%,利潤下滑5%,如何續命?如果今年房租漲價,渠道減少,我們何去何從?
記得2020年疫情爆發的時候,我們說今年很難明年就好了;結果2021年好像比2020年更難了。2020年起碼還有廠家補貼,房租減免,國家政策扶持;而2021年遇到 問題好像比2020更大,疫情還未解除,房地產行業低迷,二手房交易銳減,原材料上漲,利潤額嚴重下滑;好像2021比2020更難了。
2022會好嗎?感覺2022日子相比較2021也不好過。2021第一季度至少是爆發式的增漲的,然而2022我們遭受的又是疫情和設備漲價的雙重打擊。2020年的疫情,我們還可以說,影響不大,我們的客戶還在,只是推遲了;2022還是這樣嗎?

疫情之后的暖通市場之危:市場低迷,裝修業主暫緩裝修計劃;消費降級,業主減少裝修預算;信任度低,業主不愿主動交付項目款;競爭激烈,低價競爭更加嚴重;渠道搶灘,更多渠道削尖了腦袋哄搶;品牌參戰,更多競品開始砸廣告搞促銷;疫情爆發,歐洲供應鏈斷裂,進口產品瘋狂漲價;服務成本,增加防疫成本,降低溝通效率。
在危機四伏的2022,暖通人特別是暖通老板emo了,各種焦慮隨之而來。缺資金,每個月固定開支過大;缺客戶,客戶量大幅下滑,消費降級,減少裝修預算;缺信心,疫情還未完全解除,擔心疫情反復變化;缺渠道,裝飾公司關門跑路,二手房交易量下滑;缺產品,全球疫情爆發,很多品牌大面積缺貨;缺氛圍,賣場空蕩蕩,小區進出門不便;缺狀態,每天上班無所事事,焦慮不安坐等下班;缺方向,原本制定好的工作計劃全部打亂;缺思路,今年這個行情怎么搞?從哪個方向搞?缺方法,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疫情之下,“不要把自己的無能甩鍋給疫情,疫情只是一面照妖鏡。”

線上課程和大家聊完以后,小胖也一直在思考一件事,“為什么一個公司不賺錢?”
01、沒有給客戶持續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每次暖通行業因為門檻低、利潤差、服務成本高而被暖通老板吐槽時,總有些人站出來冒充大尾巴狼,高深莫測地把暖通行業描繪成比火箭上天更具技術含量的科研項目,然后慎重的告訴大家,不賣他的產品你就準備等死。現在行業內,三恒五恒八恒,全空氣,生態系統……這么牛逼的產品有幾個老外在用?暖通人有幾個業務能力達標啥事能干?簡單的新風系統都干不清楚,馬上就升級成了,行業頂級系統大師?
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不等同于提供所謂“高大上”的系統,暖通人更應該腳踏實地,干好大部分暖通人應該干好的事。“一套好的暖通系統=3分產品+3分設計+3分施工+1分服務。”
我們在產品選擇上還有沒有提升的空間?除了主機設備,我們的末端產品,控制系統,輔材配件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做文章搞差異化?在系統設計上,我們還有哪些認知不足?為什么同樣的品牌產品,有的用戶非常節能,有的用戶能耗非常高?都是產品的鍋,沒有設備的問題?在產品安裝上,師傅工藝良莠不齊,如何管理施工規范,如何高效的解決施工節點管理,和裝飾方配合施工的過程中,如何良好的銜接系統的落地?在服務上,我們除了售前的簽約,在售中的過程管理,售后的服務體驗還有哪些可以改良和完善的?
給客戶持續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不是做所謂的高大上的產品,而是兢兢業業干好自己本該干好的活兒。某大型公司開工儀式上經常貼著的橫幅,不就是“活兒干的好壞就是人品的好壞”。
02、沒有為員工提供自我升職的平臺
你有多久沒跟你的團隊溝通了?不是每周的例會就是溝通,市場大環境不好的時候,最容易崩潰的不是老板,而是員工。
因為你在這個行業賺過錢,同時還有對企業的責任,是不容易輕易放棄然后轉行的。可是,你的員工是這樣想的嗎?他的親友會告訴他,既然暖通行業這么不好干,你的能力這么強,怎么不考慮換個賽道呢?碰到市場低迷、低價競爭,最難受的就是一線銷售,干著比以前更辛苦的活兒,卻拿著比往年更低的收入。往往我們這個行業的員工,大多沒有特別優秀的學歷,靠著自己的勤奮熱情為了一家人打拼;一年掙不著錢,兩年掙不著錢,如何熬過三年?
小胖曾在《從0到1——打造暖通冠軍團隊》的課件里面說過,老板和員工是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員工最不喜歡的領導,只知道自己干不知道帶著他干。所以,在這個時期,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幫助我們的團隊,如何幫助他們在業務量下滑,利潤率下滑的時候,盡可能少的降低收入。
這幾年,暖通行業內卷嚴重,大家都在搞軍備競賽,大店豪店投資巨大;我們在硬件上不斷的投入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團隊內部的提升,軟件的提升才是市場唯一競爭力。
03、沒有為行業提供獨特的價值賦能
一個無法為行業賦能的公司,無疑是個一般的公司。行業的發展一定是一個又一個在不同維度不同程度的為行業賦能。同樣的行業,不同的公司用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做法。我們總在不斷的學習“拿來主義”,把別人好的經驗去在自己的公司復制;卻總是忘了如何創造新的價值,為行業賦能。
五十年前“知識就是力量”,二十年前“使用知識才是力量”,如今“創造知識才是力量”。我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每個公司都是不一樣的團體;只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能使行業良性的競爭發展,走向正軌。我們每個人都是暖通人,不要為了今天吃了這口飯,而砸了明天吃飯的鍋。

最后,送上直播里面最后一段話:“記住這句話,發生在你身上的所有事,都是你可以承受的,要不然他不會發生,發生在你身上的所有事,都是來成就你的,你放心老天爺不會把你玩死,人到絕處一定是逢生。”
- 下一篇: 盾安喜賀京東方福州基地獲“燈塔工廠”榮譽
- 上一篇: 西屋康達新一代超薄靜音型風機盤管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