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5年中國空氣凈化器市場深度調查研究報告
發表于: 來自:中研網
空氣凈化器又稱“空氣清潔器”、空氣清新機、凈化器,是指能夠吸附、分解或轉化各種空氣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塵、花粉、異味、甲醛之類的裝修污染、細菌、過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氣清潔度的產品,主要分為家用 、商用、工業、樓宇。
空氣凈化器中有多種不同的技術和介質,使它能夠向用戶提供清潔和安全的空氣。常用的空氣凈化技術有:吸附技術、負(正)離子技術、催化技術、光觸媒技術、超結構光礦化技術、HEPA高效過濾技術、靜電集塵技術等;材料技術主要有:光觸媒、活性炭、合成纖維、HEPA高效材料、負離子發生器等。現有的空氣凈化器多采為復合型,即同時采用了多種凈化技術和材料介質。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報告《2021-2025年中國空氣凈化器市場深度調查研究報告》分析顯示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室內空氣質量對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關注。裝修帶來的室內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霧霾天氣帶來的PM2.5污染,這些室內空氣污染問題,讓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使用空氣凈化器。
空氣凈化器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屬于小眾產品,當時面向的群體主要是特殊人群(如花粉過敏、呼吸道疾病患者、和高消費群體等),但伴隨著國內部分城市霧霾天氣頻發,空氣凈化器開始進入了大眾視野。從空氣凈化器的發展進程來看,目前行業結束了高速發展期,開始進入調整期。
空氣凈化器市場深度調查
2015年前后的霧霾天氣可以說是人盡皆知,霧霾的危害也開始被大眾所認知,也提高了大眾對空氣質量的重視程度。針對日漸嚴重的霧霾天氣,國務院公開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了霧霾治理戰略,各省市也在積極推進霧霾治理計劃。而霧霾的治理成效也十分明顯,就數據顯示017年,全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0%,較2015年提升1.3pct;PM2.5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比2013年降低22.7%;PM10濃度為7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1%,比2013年降低44.2%。全國平均霾日數27.5天,比2016年減少10.5天,比2013年減少19.4天。
霧霾天氣的減少對空氣凈化器的打擊是很大的。
自2015年前后的空氣凈化器銷量大增以來,已經連續幾年呈現連續下滑的銷量趨勢。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空氣凈化器產品零售量為529.1萬臺,同比下降27%;2019年,我國空氣凈化器累計銷量為413.7萬臺,同比下降12.2%。2020年疫情期間,空氣凈化器需求增多,但是線下市場受限頗多,全年空氣凈化器銷量379.5萬臺,同比下降18.5%。
不過這個趨勢有望止住。后疫情時代,人們的健康意識也有所提升,用戶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于健康生活的追求,都使得空氣凈化器更容易受消費者關注。
空氣凈化器智能化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的發展,智能家居產品以其人性化、操作簡易化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 年)》“要求適應家用電器高端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提升多品種、多品牌家電產品深度智能化水平,推動智能家居快速發展”。智能家居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主流。
根據《2019 年中國凈化器行業白皮書》,空氣凈化器產品用戶主要痛點包括體驗感差、凈化效果不可知。智能化不只是人機互聯的智能化,還包括檢測與顯示的智能化。空氣凈化器的智能化有助于提升用戶體驗,及時呈現產品凈化效果,實現空氣凈化器運轉過程的可視化,從而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因此,未來空氣凈化器將向智能化產品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