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居工程, 是“民生”還是“風口”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對于南方寒冷的調侃開始多見于南方網友中。而將南方采暖問題“社會化”應歸功于2008年的那場百年不遇的南方大雪災,此后有關于南方采暖問題,多見于網絡、社群中,但大多還是停留在主觀性的層面上,或淪為“口水之爭”。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更是兩次在兩會上提案“南方采暖”,更針對性提出了《關于加快發展我國南方百城供暖市場的建議》的具體解決方案。
多個信號表明,南方采暖已勢在必行。但有別于北方集中供暖的方式,南方采暖在采暖設備及采暖形式上更趨多元化,且與居民收入及采暖習慣息息相關。因此若沒有政策的推動,要真正解決南方的采暖問題,實則復雜,且難度相對較大。
近年來,民眾對于南方采暖的呼聲越來越高,而高需求必定催生大市場。當然,相較于北方的集中供暖,受條件限制,南方更適宜于分布式供暖模式,于是諸如“暖居工程”應需而出。
據了解,“暖居工程”是中燃集團于2020年初在南方推廣區域集中供暖的一種綜合解決方案,是對傳統供暖方式的創新。這種分布式供暖區別于北方集中供暖方式,不需要建設大型市政管網,不影響城市規劃和現有秩序,可以因地制宜分成若干小熱源站,采用天然氣、電、水或其他清潔能源為動力,以單個小區、學校、醫院、商場、辦公樓、居民樓為單位集中供暖,也可根據小區的具體情況實行個性化定制服務。
目前其通常的做法是,在戶外集中設置燃氣鍋爐,一棟單元樓設置一臺鍋爐,向居民家中供應熱水加熱,不另外向居民收取氣費,所以不存在階梯氣價問題,具有安裝費用低、運行費用低等特點。據了解,目前“暖居工程”已開始在湖北、江蘇、安徽等多個南方城市開始試點推行,以小區、單元樓集中供暖的樣板市場逐漸多了起來。
湖北作為“暖居工程”的最早推行的省份,目前武漢、漢川、襄陽、荊州等城市已經開始試點,其中武漢市江岸區、青山區已經開始重點推動小區集中供暖,接下來洪山、漢陽、東西湖、江夏、蔡甸等地也將開始建設集中供暖示范項目。而另一方面,社會各界對于“暖居工程”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在武漢經歷過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對于冬季室內環境溫度和采暖的需求,得到進一步提高。

從目前來看,“暖居工程”在中燃集團的力推下,各試點城市的相關項目推進相對順利。武漢華商低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鋼向《舒適智能資訊》表示,“暖居工程”關乎民生,也處于風口。但他也認為,這種分布式采暖模式的推進,需要有一個南方居民接受樂享的過程,同時在數字經濟為特征的體驗經濟時代,在既要滿足舒適,又要滿足經濟的前提下,“暖居工程”更需要突破一次能源或單一能源成本過高引發的經營模式及運營盈利模式瓶頸,才能最終促成“暖居工程”的可持續性發展。“社會評價應當以科學數字為依據,現在還處于初級開發階段,實效將會逐步浮出水面。”對于“暖居工程”,陳鋼表示,采暖政策紅利下的北方比南方的冬天舒適且經濟,南方“暖居工程”早有呼聲,目前推出也是剛需使然。
北有“煤改氣”,南有“暖居工程”。可以想見,“暖居工程”的推出和快速落地,勢必會催生一個龐大的南方采暖改造市場。據了解,目前所推行的“暖居工程”具有很強的定制化特點,可根據地域及小區的特點自行設計采暖方案,更多傾向于多能互補型,燃氣鍋爐、空氣能、太陽能等產品均可納入到采購產品中。當然“暖居工程”因其分布式集中供暖的特點,勢必也會對傳統南方戶式采暖既有生態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是改變,比如說分戶壁掛爐產品,就會面臨“暖居工程”的尷尬。
據了解,自2000年開始,分戶壁掛爐產品開始進入南方市場,南方地區供暖行業進入了萌芽初始的階段。湖北華洲機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衛東認為,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和人們對南方供暖的認知并逐步接受,特別是在經過近10 年的快速增長期之后,當前南方采暖系統已經由“奢侈品”變為了生活的“必需品”。“從采暖方式上看,除了傳統的空調采暖,當前采暖主要還有大型熱站供給的集中采暖和家用壁掛爐的分戶采暖。”衛東認為,其中通過末端散熱方式又可以分為散熱器采暖系統(暖氣片)、低溫地板輻射采暖系統(地暖)和兩者相結合的混裝采暖系統也有很大市場。
但衛東也表示,“暖居工程”對于大多以單戶壁掛爐產品作為主營項目的暖通公司來說,不可避免的會對既有的經營產業一定的沖擊和影響。“但華洲除了單戶壁掛爐產品,還有散熱器、分集水器、管道等采暖系統設備和產品,對于以分布式集中供熱作為熱源的‘暖居工程’項目,同樣會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同時菲斯曼在大鍋爐領域,也具有豐富的產品線和強大的技術支持,對于分布式供熱系統的熱源部分,其產品依舊具有相當的優勢。”衛東認為,對于華洲來說,“暖居工程”可以說機會與挑戰共存,因此并不焦慮。
當然,衛東也建議,無論是企業還是暖通商,都必須緊跟國家和政府的指導方向,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面對新的供暖模式,積極調整鍋爐產品類型,夯實大鍋爐產品系列和采暖系統全系列的產品,并著重發展相關產品的技術積累和技術推廣,為“暖居工程”的發展出一份力。
相對而言,華商低碳應對更為游刃有余。陳鋼介紹,華商低碳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新三板掛牌的公眾企業,長期致力于機電與暖通領域的綜合能源服務,擁有近30項系統集成技術的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及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業已實施低碳減排的綜合能源工程近2000例,并且在碳減排、碳中和與能源消費精細化管理方面術有專攻。公司早在2009年就開始根據特定單位的需求,推動集中采暖工程模式,如武漢體育學院9萬m 2 31棟家屬樓和2棟27層體育人才樓,包括后續湖北的一些恒溫游泳館和全民運動中心等,均采用了綜合能源采暖解決方案。
“目前華商低碳作為湖北省機電與暖通的平臺運營商,依托十數年積淀的綜合能源技術實力,憑借自身渠道和平臺資源,已開始與以中燃為主的多家燃氣公司合作。”陳鋼透露,華商低碳剛與中燃武漢分公司簽署合作,開始全面推進“暖居工程”項目。他認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暖居工程對于華商低碳而言是一大利好。
當然,“暖居工程”只是南方采暖的一個解決模式,它究竟是“民生”還是“風口”,市場的推進是否會如預期般順利,這個有待時間來檢驗。但對于廣大的暖通商來說,你是做好準備來迎接,還是依托原來的模式來與其爭奪市場,這還得思慮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