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說:行走的夢想在腳下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印象中,這個課題我2015年寫過,里面有一些感性的文字,一些帶著點“高冷”的思想。對了,還有油菜花和林青霞。課題還是那個課題,人還是那個人,但味一定不是當年的那個味了。
你記得山水,山水卻記不起你。背上行囊,就是過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鄉。但,很多人,不是純粹意義上的行者,于我,也不是。
兜兜轉轉,總有些羈絆,總有些堅持。從2003年到2020年,17個年頭,不算短了。略有些遺憾吧,但絕不后悔。雖說至今仍沒找到自己的“詩與遠方”,但還能碼著字,書寫著他人的人生,做著自己想干的事情,未嘗不是一種福報。
我們常說不要給自己設限,話不難懂,做卻不易做。我所想到的是,背上,放下,都無須刻意,方圓做人,圓通做事,寧靜致遠,方可求得處處安心。哪里碰到了界限,哪里就是人生。
我很明白,幸福在心里,它不在別人的眼里。行動在自己的腳下,它不在他人的足印中。
8月,并不浪漫,火熱火熱的。8月,也非收獲季節,果兒未熟,麥子未黃。但總歸奔著希望,每分每秒地走著。
是的,行走的夢想在腳下,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疫情后,萬物都復蘇了。我們也撒腿奔跑。從常州到杭州,從杭州到成都,再到濟南、長沙……時間的車輪,碾碎了浮沉,碾碎了羈絆,給我們詮釋的是一份緊迫,一份期望。
早些時候,某一天,曾經被一朋友的個性簽名給震住了。他這么寫道,忙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死人的。記得那個晚上,我半夜起來,拿起筆記本,給自己寫下了明天,后天,大后天……整整列了2個星期需要做的事情。
現在那朋友的簽名早已改了,而我卻背上了,放不下。計劃書里,永遠都有未了的文字和數字。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放下行囊,找不到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