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有了新選擇
發表于: 來自:大眾日報
近期,全國首個核能清潔供熱商用示范工程在海陽投入運營,70萬平方米居民和公共建筑告別燒煤取暖的歷史,用上清潔能源。
核能供熱,簡而言之,就是以核裂變產生的能量為熱源的城市集中供熱方式,是解決城市能源供應、減輕運輸壓力和消除燒煤造成的環境污染的一種新途徑。
城市集中供熱所需溫度不高,現有的核能技術較易滿足要求。目前,正在發展的核能供熱方式有三種:熱電聯供核電站,從核電機組中抽取高溫高壓蒸汽作為熱源,采用多級換熱技術,實現水汽換熱、水水換熱,反應堆工作參數高,必須按照核電站選址要求建在遠離居民區的地點;城市集中供熱專用低溫供熱堆,可以輸出100℃左右的熱水供城市應用,反應堆工作參數低,安全性好,有可能建造在城市近郊;化學熱管遠程核供熱系統,是正在研究的先進技術,利用高溫氣冷堆產生的900℃左右的高溫熱源,進行可逆反應,可將核熱送到遠處供大片地區使用。其中,海陽核電廠已經成功實現從核電機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為熱源,通過廠內換熱首站、廠外供熱企業換熱站進行多級換熱,經市政供熱管網將熱量傳遞至最終用戶。
目前,我國小型供熱堆堆型主要有高溫氣冷堆、玲龍一號(ACP100)及NHR200低溫供熱堆等系列。小型堆即小型先進模塊化多用途反應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將其定義為30萬千瓦以下的核反應堆,相對于大型核電機組具備三大特點:高安全性、模塊化設計、用途廣泛,可應用于工業供熱供汽、城市供暖、海水淡化等諸多方面。
本世紀初,IAEA就提出了積極鼓勵研發小型堆的倡議,世界核能發達國家在發展大型核電機組的同時,也都在積極研發模塊式小型堆——俄羅斯有5種不同的小堆原型堆正在同步研發;美國政府投入4.52億美元支持為期5年的小堆研發計劃,包括巴威公司(B&W)、西屋公司在內的美國多家企業提出了6種不同的小堆設計。
在我國,小型堆發展進程走在國際前列。《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已將開展小型智能堆的自主創新列為電力發展“十三五”的重點任務,《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指出,要適時開展小型堆核電示范項目建設,《能源技術創新“十三五”規劃》也將建設模塊化小型堆和低溫供熱堆示范工程納入示范實驗類進行重點發展。而且,相關核行業公司及高等院校均開展了小型堆的前期工作——2017年11月,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在北京正式發布了自主研發可用來實現區域供熱的“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2019年7月,中核集團啟動海南昌江的玲龍一號示范工程,工程計劃于2019年12月底開工建設,建設周期約為65個月;NHR200低溫供熱堆技術是清華大學歷時20余年開發完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小型堆,其技術在國際上保持領。先地位。
小型供熱堆作為一種安全、清潔、經濟、高能量密度的供熱系統,安全性高、系統簡單、運行維護簡便、燃料與設備技術成熟,具有“零堆熔、零排放、易退役、投資少”等突出優點,因此建設周期短、選址靈活,可以貼臨城市建設,非常適合在我國北方尤其是京津冀魯地區推廣應用。
有關專家多次呼吁,小型堆可以替代化石能源為北方采暖地區城市供熱,極大緩解北方城市供暖期霧霾問題;同時,因其具有適用性廣、建設周期短、一次性投入低等特點,是替代燃煤熱電廠、供熱鍋爐的良好選擇。特別是低溫核供熱堆,因其具備內在安全、結構簡單和經濟合理的優勢,將會成為應對減排和氣候變化、緩解能源及環境問題的有力措施。
- 下一篇: 暖通空調資訊(202001)
- 上一篇: 頓漢布什制藥系統解決方案